極不平凡的曆程 來之不易的成果——寫在我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之際
2023-02-28 08:35

  春暖花開。這是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第一個春天。

  熟悉的景象,翩然回歸;流動的中國,生機無限。

  1000多個日夜,於曆史長河不過一瞬。同心抗疫3年多,對億萬中華兒女來說,卻是又一份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

  疫情,我們防住了;經濟,我們穩住了;壓力,我們扛住了;安全,我們保住了!

  3年多來,我國抗疫防疫曆程極不平凡。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強烈的曆史擔當和強大的戰略定力,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寶貴時間。

  3年多來,我國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驚濤駭浪自從容,風雨無阻向前行。

  曆程極不平凡,成果來之不易。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重大判斷、對防控工作的重大決策、對防控策略的重大調整是完全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群眾是認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戰略主動權

  2023年2月3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科二病區六層,呼吸亞重症十八病房正式關閉。至此,抗疫3年多來該院改造的21個亞重症病房成為曆史。

  小小縮影,意味深長。

  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有效處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釋放出發展的巨大活力,激發起前行的強大動力。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越是危難關頭,越是關鍵時刻,越能彰顯領導核心的作用。

  ——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曆程,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戰略主動權。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如其來。

  2020年1月20日,正在雲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製疫情蔓延勢頭”。

  2020年1月23日,除夕前夕,“九省通衢”的武漢毅然摁下“暫停鍵”。

  隔一座城,護一國人。為防止病毒蔓延,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曆史擔當,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明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決定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央指導組,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充分發揮協調作用。

  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製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全麵、最嚴格、最徹底的全國疫情防控正式展開。

  戴口罩,量體溫,身體力行,號召全民戰疫……2020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裏社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人民戰爭,要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擊作用”。

  “黨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2020年3月10日,疫情阻擊戰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武漢。一席話,堅定信心,溫暖人心。

  經過3個月艱苦卓絕的鬥爭,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成果,有效遏製了疫情大麵積蔓延。在新冠病毒最凶猛的階段,我國有效保護14億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製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如此評價。

  疫情防控是遭遇戰、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2020年4月底,我國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

  2020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2021年,德爾塔變異株疫情短時間內多點發生,一度波及20餘個省份。

  我國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立足快速和精準,迅速撲滅30餘起本土聚集性疫情。有外媒評價,中國是全球唯一控製住德爾塔變異株傳播的國家。

  奧密克戎變異株席卷全球,戰“疫”刻不容緩。

  “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勢頭。”2022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強調。

  2022年3月以來,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我們與病毒賽跑,快速有效處置了吉林、天津、陝西等地的聚集性疫情,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

  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下降,居民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不斷提升和疫情防控知識增加,全國醫療衛生係統應對能力有效增加,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成為必然選擇。

  2022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會議上,黨中央作出重大決定,首次提出二十條優化措施,向海內外釋放中國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鮮明信號。翌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了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總結各地積累的防控經驗,針對各地麵臨的突出問題,“新十條”順勢出爐。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症。

  2022年12月26日,我國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2023年1月8日起,我國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統攬全局、綜合研判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

  ——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曆程,始終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們一以貫之、貫穿始終的價值理念,也是保持戰略定力的力量源頭。

  疫情突如其來,不同國家,不同選擇。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們製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標準。

  “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麵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篤定話語,深厚情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中國抗疫3年多來的不變遵循,是我國偉大抗疫鬥爭的真實寫照,更是中國共產黨對14億多人民的莊嚴承諾。

  猶記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我們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4.26萬名白衣戰士逆行出征,800餘萬件防護服、超過7萬台醫療救治設備緊急調度,源源補給。

  16座yabo2020 館、會展中心緊急改建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短短十來天,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火速建成,救治重症患者。

  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國範圍緊急調集,全力以赴投入救治。

  2022年11月以來,我們圍繞“保健康、防重症”,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較短時間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2億多人得到診治,近80萬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3年多來,我國經受住全球多波疫情流行衝擊。在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年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中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提升了6位。

  ——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曆程,在同不斷變異的病毒較量中,我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密切跟蹤病毒變異特點,時時關注疫情演變態勢。3年多來,我國始終堅持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不斷優化防控政策。

  2020年初,麵對致病力強的毒株,我國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律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製措施。國家衛健委製定並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版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隨後不斷更新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

  2023年1月5日和7日,我國先後出台了第十版診療方案和第十版防控方案,圍繞“保健康、防重症”,不斷優化調整救治方案和防控措施。

  “3年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為我國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準備贏得了寶貴時間。根據疫情形勢,主動調整防控策略是科學、及時、必要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有關負責人表示。

  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增長路徑,走出了一條精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

  世紀疫情,大戰大考。防疫關乎生命,發展關乎生計,衡量執政能力,考驗治理水平。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

  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曆程,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增長路徑,走出了一條精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

  ——疫情要防住。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因勢利導,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0年3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上海援鄂醫療隊劉凱醫生陪著87歲新冠肺炎患者王欣老人看夕陽的背影,感動了億萬網民。

  一個都不能少!僅湖北抗疫戰場,就有3000多位80歲以上新冠患者成功治愈。

  病毒猖獗,我國頂住一輪又一輪疫情衝擊,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率和病亡率。病毒變異,我們因時因勢,對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主動作出一係列重大調整。

  從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疫苗接種,到已獲批上市國產新冠治療用藥全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我們築牢疫情防控的社會大防線,提高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從多次優化升級傳染病網絡直報係統,到動態評估新冠病毒變異情況,我們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提高疫情早發現、早處置能力。

  從擴充發熱門診、重症醫學床位,到建立國家級、省級專家會診巡診製度,我們圍繞“保健康、防重症”優化分級診療機製,提高醫療救治能力。

  “我們爭取了3年的寶貴時間,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贏得了民心。”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

  ——經濟要穩住。我們堅持係統觀念、守正創新,階段性措施與製度性安排結合,跨周期設計與逆周期調節並重,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近日,研究資金流向的美國EPFR全球公司分析稱,活躍的外資經理人看好中國市場,為5年來最高。

  外資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口。疫情3年多,全球跨國貿易投資疲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逆勢而上,在2021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2022年首次突破1.2萬億元,引資規模再創曆史新高。

  “盡管麵臨疫情挑戰,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穩健、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匈牙利經濟發展部部長納吉·馬頓說。羅蘭貝格全球管委會聯席總裁戴璞評價:“過去3年,中國經濟的基本麵表現得非常堅韌。”

  抗疫3年多來,我們堅持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形成合力,微觀措施加快落地、精準有力,堅決穩住經濟基本盤。

  應變局、紓困難。推出“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近3年個體工商戶累計減稅降費超萬億元;2022年企業貸款平均利率降至改革開放以來最低。

  固根基、利長遠。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

  “麵對各種超預期因素衝擊,中國以非凡的經濟治理經驗和措施沉著應對,充分體現出其經濟韌性和管理水平。”西班牙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胡裏奧·裏奧斯說。

  抗疫3年多來,中國經濟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曆經考驗中壯大,贏得國際社會普遍看好。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我國率先控製住疫情,率先複工複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8.4%,超出眾多國際機構預期。我們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2022年,“三重壓力”持續顯現,我國沉穩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劃出一道“V”形複蘇曲線,經濟增長3%,明顯高於美國、德國、日本的經濟增速。

  “3年多來,我們實現4.5%左右的增速,高於世界1.8%的平均水平,是同期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岩說。

  ——發展要安全。我們堅持底線思維、自信自強,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13730.6億斤!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比上年增加73.6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抗災情、搶農時,應對極端天氣影響、農資價格上漲,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超一半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超9萬噸!近年來,渤海油田日產量穩定上升,持續“穩7衝8”“穩8衝9”,不斷突破曆史最好日產水平,登頂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

  增產量、優供給,應對國際能源價格高漲等嚴峻挑戰,企業開足馬力、政策持續加力,原油產量連續3年增產、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

  688.7萬輛!去年,我國新能源yabo80 銷量延續爆發式增長,依靠產業持續強鏈補鏈,攻克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產銷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

  練內功、強韌勁,相關部門加大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搭建yabo80 、集成電路、醫療物資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我國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

  3年多來,我們統籌發展和安全,備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基礎、加強儲備三件大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麵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

  3年多來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符合國情、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我們有充足的底氣和能力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積極成果,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場重大決定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顯著優勢。這份非凡的抗疫答卷,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大的勝利和榮光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大江南北活力迸發。

  一座座曆經大考而生生不息的城市,照見團結奮鬥的凡人英雄,刻錄敢於鬥爭的時代精神。

  回望3年多來的同心抗疫,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抗疫答卷,得來殊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這場重大決定性勝利,充分展現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顯著優勢。

  3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沉著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我國之所以能克服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麵提升,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最根本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兩個確立”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萬山磅礴看主峰。黨中央號令四麵、組織八方,舉國上下全力以赴、眾誌成城,彙聚起戰勝困難的強大合力。

  這是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疫情襲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誌願紅”迅速集結。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千千萬萬誌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14億多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這是非凡的統籌協調能力。疫情發生之初,口罩供應一度告緊。僅35天,全國口罩日產量增長約13.5倍。2022年底,防控轉段後,居民用藥需求陡增。工信等部門積極協調,製藥企業開足馬力,不到1個月,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日產量提升超4倍。產業鏈上下遊高效協作,物流堵點卡點及時打通,“米袋子”“菜籃子”保障穩定……各地區各部門群策群力、聯防聯控,各項工作始終有條不紊。

  這是非凡的貫徹執行能力。各級黨委政府積極作為、主動擔責,各行各業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基層黨組織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麵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

  抗疫3年多,深刻昭示: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隻要我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優勢,中國號巨輪就一定能夠無懼風雨、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這場重大決定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糧食、能源、債務多重危機同步顯現,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降,疫情反複衝擊,給本不景氣的世界經濟、全球發展蒙上新的陰影。

  經濟總量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120萬億元,頂住下行壓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履穩健,在“三重嚴重衝擊”下創造了“三個率先”的中國奇跡。

  時代波瀾壯闊,風景這邊獨好。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億萬中國人民把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年多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中國實現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2021年提高到78.2歲。事實證明,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建立的完整產業體係、形成的強大科技實力、儲備的豐富醫療資源,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強支撐。

  3年多來,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新能源yabo80 領跑全球,高鐵、核電揚帆出海,國產大飛機直衝雲霄,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十一位,創新驅動持續加力;中國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外資外貿量穩質升……事實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

  3年多來,我們堅持團結奮進、一往無前,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必須衝在最前線!”2020年1月18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逆行出征,成為最早到達武漢的專家之一。他常常連續工作10個小時以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眾誌成城、爭分奪秒,堅決打贏攻堅戰!”大上海保衛戰期間,為了保障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國藥集團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李威以車為家,連續在小小車廂住了一個多月。

  今天的中國,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各條戰線拿出“拚”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幹勁,擼起袖子加油幹。

  抗疫3年多,深刻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誌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彙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擁有更為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交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發展答卷。

  ——這場重大決定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拉開帷幕。新冠疫情背景下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yabo2020 盛會,向全世界發出“一起向未來”的和音。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3年多來,中國以實際行動全力支持全球抗疫,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當地民眾感慨中國疫苗讓他們“擺脫疫情陰影”;在巴西亞馬孫雨林深處,當地人形容中國疫苗是“最困難時刻到來的最美禮物”……3年多來,我國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疫苗,為世界各地民眾構築守衛生命健康的護盾。

  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累計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3年多來,中國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

  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南非《獨立報》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共同麵對全球性挑戰的必由之路,為增進各國人民福祉開辟了光明道路。泰國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表示,麵對威脅全人類生命健康的共同挑戰,中國展現擔當,主動提供幫助,這正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

  抗疫3年多,深刻昭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堅持胸懷天下,攜手同心、行而不輟,我們一定能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越過重重關口,中華民族在千磨萬擊中更加堅勁;走過抗疫曆程,億萬人民因共克時艱而愈發團結。

  *** ***

  春潮澎湃,萬象更新。

  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沉著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中國抗疫的非凡答卷。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我們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

  “什麼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

  “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誌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曙光就在前頭,隻要我們上下同心、堅忍不拔,就一定能贏得防疫最後勝利。”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曆史自信、擔當曆史使命,保持戰略定力、注重策略活力,增強鬥爭本領、發揚鬥爭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踔厲奮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航程壯闊,前景光明!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