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丨“銀發知播”青春不老,人生就要這young!
2023-03-09 20:05

漫畫:《“銀發知播”,好young的》

  近日,“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其中獲得集體獎的“銀發知播”群體引發網友關注。這13位“知播”平均年齡77歲,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館原館長,也有大學教授和中小學老教師,他們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形式傳播科學和人文知識,感動了無數網友,紛紛表示“這些爺爺奶奶真酷”“這才是我們樂見的‘頂流’”。

  沒有美顏濾鏡,沒有打賞叫賣,天文、物理、文學、美學……在“銀發知播”們的網課直播間裏,萬物有理,萬物有趣。他們歡脫幽默地傳授硬核知識,成為短視頻直播界的一股清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實現短視頻精品迭出、生態向好,讓青少年擁有越來越好的上網體驗,已成為各平台和傳播者的共識。當院士們和老教師們主動投身短視頻科普,提供真正有價值、有可信度的知識內容,並走紅“出圈”,折射出知識的魅力,以及優質內容的勝利。

  銀發飄飄,照樣很潮。跨過時間的湍流,當我們“銀發飄飄”,是否還能擁抱更多可能性?這群活躍在短視頻平台的“時髦老人”給予我們一種解答。87歲的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是首位在短視頻平台開設實名賬號的院士,將深海故事以淺近方式講給青年人;73歲退休物理學教授吳於人被網友親切地喚作“吳姥姥”,她憑借一係列硬核科普短視頻走紅網絡……據統計,2022年,有45位院士、4位諾獎得主在抖音分享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抖音上認證的教授更是接近400位。這些銀發UP主雖已高齡,但創作活力滿滿。他們主動探索新領域,學習新技術,在互聯網上和青年網友探討著科學話題。從百萬粉絲量及滿屏叫好彈幕中,可見人們對於“科普老頑童”的喜愛。人的價值追求在一生中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大膽進行,退而不休,源於他們對知識的探索、對身份的責任、對理想的熱忱。

  科普有趣,知識可親。在“銀發知播”群體中,有一位來自江蘇沭陽的退休物理老師——唐守平。退休後他在網上通過視頻、直播做實驗,為網友直觀地演示各種新奇有趣的物理現象,例如通過靜電讓塑料絲懸空、用開水和記憶合金製作動輪……這些有趣的物理實驗視頻在網上圈粉近百萬,有網友打趣地說,“我要有這樣的物理老師早就上清華北大了”。憑借紮實的功底和豐富的閱曆,“銀發知播”們能把晦澀的學術內容通過有趣、接地氣的方式娓娓道來,比生硬的知識傳授更加吸引人,使得一堂堂“網絡課”迸發別樣的魅力和感染力。

  教室無邊,教育無界。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科學普及正是一項麵向年輕人的重要工作。在年輕人心中播下的科學種子,最終就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許多院士的科研之路,也源自於小時候對科學的好奇與喜愛。但在有些地方,由於學校實驗條件有限,孩子們很難擁有高質量的實驗課。現在,“知播”成為課堂的延伸,它不僅打開了孩子們窺見世界奧秘的窗口,更讓這些充滿智慧與人生閱曆的爺爺奶奶們,不再隻是遙遠的科學家,而成為了他們學習和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互聯網打開了普通人與“學術大牛”直接對話的窗口,無門檻、無邊界教育的理念值得繼續放大效應。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銀發知播”好young的!我們一邊為出圈的“銀發知播”喝彩,一邊應注意並重視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無邊界課堂”的無限潛力。《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十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如何加快建設完善短視頻、直播等全民獲取知識資訊的重要途徑和平台,打破知識傳播的時空壁壘;如何更好地培養科普人才隊伍,讓科學以接地氣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思考題。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元的力量湧入,讓知識的種子在雲端開出繁花。

  來源|小蘇“畫”事工作室

  統籌|周安琪

  文稿|程夢青

  手繪|唐詩韻

  動圖|薑向慧

  部分素材綜合自: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長安街知事等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