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大學畢業後回鄉辦起智能養雞場,手機一鍵操作,年收入150萬
2023-03-22 22:01

大學生回鄉養雞年入150萬?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到不可思議。但其實,這樣的案例在揚州寶應35歲的小夥王偉身上就真實地發生著。2010年,王偉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用所學知識經營起了養雞場,十多年時間,他帶領員工把傳統養雞場升級優化為兼具科技感和生態感的智能養雞場,每年養雞的純收入達150萬元。3月22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王偉笑著說:“這些年我做的,就是把大學學到的知識踏踏實實地運用到了實踐中,抓住‘雞遇’,我覺得現在這個收入還不算高,還有上升空間呢!”

大學生兒子畢業返鄉創業

接力“雞倌”老爸的養雞場

今年35歲的王偉,揚州市寶應縣夏集鎮潼口村人。2010年,他畢業於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大學畢業的他,原本可以在外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卻選擇回到家鄉,從父親王庭餘手中接過“接力棒”,辦起了養雞場。

“上世紀90年代,父親靠種地為生,一年下來收入不過4000元。我們一家三口蝸居在一處老房子裏,漏風漏雨,生活拮據。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結識了一些養雞專業戶,就決定放下鋤頭當個‘雞倌’。”王偉告訴記者,父親邊學邊做,後來在當地村委會的支持下,租了一處空地,以500隻雞苗起家,建起了小型養雞場。

圖片

王偉在介紹自家的智能雞舍

為節省人工,王庭餘夫妻倆長年累月待在雞舍。喂養、打掃、打疫苗、收雞蛋,親力親為。王庭餘說:“別人進來都要捏鼻子,嫌臭,我就強忍著臭味進去幹活。最累的是打疫苗的時候,需要挨個抓雞仔,挨個打,打完後常常累得步子都邁不開。”

2000年,當地政府鼓勵養殖業做大做強,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王庭餘決定擴大規模,於是在當地潼河附近新建了稍具規模的養殖場,引入了半自動化設備。“到2010年左右,養雞場的日產雞蛋多了,但病害防治捉襟見肘,加上我也年紀大了,就準備關閉養雞場,過過清閑的‘退休’生活。”王庭餘說,那時候,兒子王偉剛好大學畢業,“他大學所學的是畜牧獸醫專業,我原本以為他會選擇在大城市裏找一份工作,沒想到他回來和我說,想要用自己所學,把咱們家的養雞場辦下去。看到兒子對自家的養雞場這麼上心,並且對我講解了他設計的改進方案,我感覺到兒子長大了,我也相信他,一個大學生一定比我們老一輩有更創新的想法,所以就把養雞場交給了兒子打理。”

運用生態養殖模式

解決雞糞臭味還賣出“高價”

對於當時做出的返鄉決定,王偉笑著解釋說:“當年我選擇在外發展也不是不可以,但考慮到城市裏人才聚集,競爭特別大,靠單一的工資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來自農村,農村是我的根,加上國家提倡大學生學成返鄉創業,學校也經常引導我們這麼做,所以我就決定趁著年輕闖一闖。”王偉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當年回到家裏的養雞場調研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傳統的養殖模式衛生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不高,就想嚐試用生態養殖模式來經營。

那麼生態養殖模式究竟如何實施呢?王偉說,比如為了解決雞糞汙染環境問題,他想到了建設有機肥發酵生產點的方式,引進全自動雞糞處理設備。“這些設備年處理雞糞3萬噸,生產生物有機肥2萬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養殖循環,雖然購買這批設備的資金很高,會麵臨著前期投入大,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是良性的,是能創造經濟效益的。”

圖片

王偉經營的智能雞舍

“在我的養雞場,你聞不到雞糞的異味。”王偉自豪地介紹道。記者在養雞場現場走訪,確實沒有聞到雞糞的異味,還看到在養雞場內的樹上有星星點點的鳥巢,可見雞場的生態環境相當不錯。

另外,王偉也告訴記者,其實雞糞利用得好,也可以生財。在養殖車間,王偉指著一台設備說,“這是智能發酵設備,通過生物手段,將雞糞轉換成有機肥,每天也能賺好幾百元。”王偉還與附近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將雞糞用於菌菇種植,實現了種養良性循環。僅這一項,就年增收益15萬元以上。

“種養結合,也算是循環農業吧!把養殖業產生的雞糞,經過發酵處理作為有機肥來種田,這是在大學課堂上提到的‘禽—沼—糧’生態養殖新模式,我也算學以致用了。”王偉笑著說。

圖片

王偉在察看雞的生長情況

智能雞場大大節約人工

一個雞舍可養3萬隻雞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王偉養雞越來越智能化。他前期投入180萬元引進全自動蛋雞養殖設備,嚐試智能養雞。隻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日常給雞喂水、喂料、撿蛋等所有程序。“過去鑽雞窩,現在按開關。王偉養雞,不像我們以前那樣辛苦了。”看到全程智能化養雞場景,王偉的父親王庭餘不禁讚歎。

“試水”成功後,王偉不斷加大投入,十多年間,已投入3000萬元,建成智能蛋雞舍6幢,智能育雛舍3幢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並通過智慧農業物聯網管理平台,實現雞舍養殖環境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數據信息化采集和動態監測預警。同時,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防疫、投入品使用、糞汙治理等質量管控措施,確保生產出的每一枚雞蛋品質優良。“以前一座雞舍可以養5000隻雞,現在可以養3萬隻。以前一座雞舍喂食一次要半個小時,一天要喂4次,現在都是自動化喂養,一次隻需要5分鍾。智能養雞,機械喂料很均勻,配的是中草藥預混料,可以增強雞的體質,減少疾病發生。”王偉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現在一個雞舍約有3萬隻雞,由於是全自動化養雞,每個雞舍隻要一個工人作業就夠了,“每天喂料都是全自動喂料、全自動喂水、全自動撿蛋,節省人工,效率杠杠的。”

每年掙150萬元覺得不算高

對未來有更大“野心”

“我認為養雞是個陽光產業,餐桌上少不了雞蛋。要吃雞蛋就要有人把雞養好,雞不出問題不發病,才能掙錢。”王偉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透露,自己的養雞場擁有全自動養殖生產線6條,蛋雞存欄18萬隻,每天可產雞蛋6000多斤。不僅有傳統的線下模式,還利用線上平台進行推廣,並與無錫、鎮江等地商超進行合作,年銷售2000餘萬元。同時,還吸引附近10餘名村民就業。

圖片

王偉經營的智能雞舍穩定產出雞蛋

富裕起來的王偉並沒有忘記鄉親們。隨著王偉養雞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知名度的提高,不時有村民向他請教養雞經驗,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還鼓勵大家一起發展養殖業,幫助養雞戶聯係銷售,賣個好價錢。在他的帶動下,許多村民通過養雞走上了致富路。養殖戶萬小峰在他的帶動下,飼養蛋雞4萬隻,年收入20多萬元。王偉還吸納村民在他的養雞場就業,人均月收入3500元到4000元。“在家門口上班,收入這麼高,上班也很輕鬆,我過去從來沒想過。”村民艾金海激動地說。

據介紹,王偉的蛋雞養殖場目前已變身大偉生態農業公司,占地69畝。20多年前那座小小的雞窩棚,蛻變成一座多業態的綜合園區。走進王偉的養雞場可以看到,每座雞舍都相當於“五星級賓館”,空調係統實時監測,確保溫度維持在26℃上下,新風係統24小時淨化。雞糞自動清理,霧化消毒,最大程度上減少疾病發生。“我的雞場要幹淨得讓人感覺是個企業,而不是一個蒼蠅滿天飛的作坊式工廠。”王偉認真地說。

“每年掙150萬元,我覺得這個收入不算高,以後每年應該都有增加。我想繼續擴大生態養殖規模,做大蛋雞養殖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從養殖向禽產品加工、農作物種植有機肥加工轉變。我也希望可以帶動更多有務工需求的人,共同走上致富路。我覺得回鄉做‘新農人’是一件很幸福,很有意義的事。”對於未來,王偉有著更遠的規劃和更大的“野心”。

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通訊員 |延龍 晶晶 玉喜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受訪者提供 記者拍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