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園|成都:創新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程 推動民族同心聚力
2023-03-29 16:55

 中國網3月28日訊(記者 曹川川)3月25日,“我們的家園”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吉福社區、金牛區西北街社區,深入了解當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全麵深入持久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程,為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凝聚了強大的奮進力量。

成都是成渝地區極核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作為少數民族群眾出入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區的重要樞紐,在成都居住生活的人群已覆蓋了全國56個民族,所以這裏也是我國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區。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成都不斷提供著新的經驗。

社區和諧“一家親”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常開長盛

成都市武侯區晉陽街道吉福社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社區內有漢族、藏族、羌族、回族、彝族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有2300餘人。

圖片

吉福社區黨建服務中心智慧媽媽團的媽媽們正在學做點心 中國網曹川川/攝

據社區黨委書記李含容介紹,“近年來,社區圍繞著各族群眾的需求,以高標準建設了一係列社區多功能服務體係。作為一個多民族社區,我們通過挖掘利用社區文化資源,依托各民族的一些文化習俗,創立了民族文化之家,拉孟繪畫藝術交流中心,中國唐卡館,吉福花開藝術節等社區文化品牌,在這裏積極開展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非遺傳承人培育工程,以文化交流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融。”

圖片

拉孟繪畫藝術交流中心正在進行唐卡藝術繪畫的學生 中國網曹川川/攝

在吉福社區有一位來自甘孜的藏族居民拉孟,他從七歲起開始學習藏族繪畫藝術,現為藏族唐卡噶瑪嘎孜畫派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自己作畫之餘,拉孟老師熱心公益,培養了許多來自偏遠地區但對唐卡藝術十分敬仰的各族年輕人,不僅不收學費,還無償保障孩子們的衣食住行。在吉福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後,免費為這群熱愛民族藝術的青年人們提供了學習的人場地,於是拉孟繪畫藝術交流中心於2014年正式成立。自中心成立以來,已培養了來自海內外的唐卡(噶瑪嘎孜畫派)傳承人1400餘人。

圖片

“共享奶奶”在教小朋友們寫字 中國網曹川川/攝

吉福社區發起的“共享奶奶”項目也是民族團結,互嵌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吉福社區內有許多雙職工家庭因為工作無法照看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剛好社區內有一些少數民族老人,她們願意通過自己的閑暇時間義務接送孩子們上下學,更是利用社區提供的共享空間輔導孩子們做作業,教他們書法和美術,以這樣的方式大大拉近了鄰裏間的距離,鑄就“一家親”社區形態,同時解決了社區各族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打造多民族團結社區“新樣本” 共創“力佧”美麗家園

於1995年建成通車的“成阿公路”(成都-阿壩)改寫了阿壩地區沒有公路的曆史,也成為了川西北民族地區群眾往來的重要通道,位於“成阿公路”零公裏界碑處的西北街社區也就漸漸成為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西北街社區有漢、藏、羌、回等20個民族,常駐少數民族大約2000餘人,占社區總人口的15.4%。近年來,西北街社區立足多民族社區實際,積極為各族同胞打造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圖片

“同心譯”誌願者團隊的誌願者老人 中國網曹川川/攝

在西北街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大廳有這樣幾位老人,她們身著各自民族的服飾熱情洋溢地用民族語言為來者解答問題,她們就是西北街社區特色服務“同心譯”的誌願者,主要負責幫助來社區辦事的少數民族群眾的語言翻譯與溝通工作,該項目從2014年開始,每年直接服務人數在6-7千人次,其中來自羌族的誌願者老人趙玉珍也是社區民族巡邏隊的隊長,作為黨齡四十餘年的老黨員,為進一步協調民族關係,促進民族團結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圖片

西北街社區黨委書記廖雪春介紹力佧苑發展情況 中國網曹川川/攝

位於西北街社區的力佧苑,是多民族共治百佳示範小區,“力佧”在藏語中是“團結和諧”的意思,所以小區名字也寄托著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區黨委書記廖雪春介紹到,這個多民族聚居小區修建於92年,是純居民自治的小區,小區內有310戶,其中少數民族居民有30-40戶,約180餘人,為徹底改變小區麵貌,社區采取“黨建+居民自治”治理模式,在不斷的實踐和磨合中,社區和小區居民共同努力,如今小區麵貌煥然一新,還被評為了“成都市百佳示範小區” 2020年“金牛區微幸福示範院落”。

在這裏,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建設成果正在不斷顯現,各民族文化認同和交流的故事也正在不斷發生。

點擊視頻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