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雜談|頭部影視製作公司、知名演員紛紛入場,風口上的微短劇成了嗎?
2023-04-02 12:27

日前,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微短劇行業成為本屆視聽大會的熱議焦點。國內微短劇從2021年開始興起,到2022年的全麵爆發,憑借著門檻低、成本低、短平快等優勢,迅速打開了市場,大量小微型影視工作室或私人影視製作者開始加入微短劇創作行列,也有人從中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隨之而來的爭議聲也未曾消停。進入2023年後,在數量翻番的基礎上,質量能否也實現躍進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風口上的微短劇

距離出圈爆款還有一步之遙

從2021年到2023年,微短劇用不到三年的時間迅速成為了主流內容市場的關注焦點,這確實也和微短劇獨有的市場優勢有關係。根據本屆大會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微短劇受眾規模大,最近半年內,50.4%的短視頻用戶看過三分鍾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麵番(長度在三到五分鍾左右的動畫短片),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的收看比例為50.9%,其中喜歡收看的占38.8%。與此同此,《報告》還指出截止到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已達10.4億,超過即時通訊,成為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其中短視頻領域市場規模占比達40.3%,是產業增長的主要來源,短視頻成為吸引網民“觸網”的首要應用。

短視頻龐大的市場和全年齡層的用戶規模構成了微短劇行業發展的堅實後盾,同時,大量觀眾厭倦了長劇注水,不少長劇集數也開始向12集的迷你劇體量靠攏,劇情緊湊、精煉,衝突開展迅速這些需求恰都是微短劇所追求的。從最初的抖音、快手平台用戶自製的微短劇,再到愛奇藝、優酷、騰訊等主流長視頻平台開啟微短劇創作專項扶持,如今的微短劇確實正處於風口之上。

但是能說2022年微短劇成氣候了嗎?這話要說恐怕還為時尚早,從整體數據來看,微短劇行業確實出現了《大媽的世界》《虛顏》《千金丫環》等小範圍內的爆款,但整體精品率仍然偏低,與爆款長劇的影響力更是無法相較。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的2020年至2022年長視頻平台上新微短劇正片有效播放的前十名,類型重合度極高,“甜寵愛情”幾乎就能概括所有。同時,仍有大量觀眾對微短劇持有較為負麵的印象,並有網友覺得稍有名氣的演員選擇出演微短劇是“沒資源”“掉價”,在內容方麵,情節套路化、題材同質化是一方麵,製作粗糙、低俗擦邊是更為致命的問題,這一部分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微短劇行業也很難得到健康發展。

主流影視公司“下凡”後

市場期待更多精品創作

相較於2021年,2022年後微短劇市場出現的明顯改變在於主流影視公司的“下凡”,包括檸萌、華策、完美世界、唐德、嘉行在內的一批主流影視製作公司開始投入微短劇內容創作,相較於小作坊式的工作室,主流影視公司的入場可以稱之為降維打擊,尤其是在布景、服化道等方麵有了長足進步,主流影視製作公司的入場也帶來了不少本身就有一定市場號召力的藝人加入微短劇的演出,比如李現、秦嵐等傳統長篇電視劇演員,也都在微短劇中有所涉足。

與過去的小作坊式影視工作室出品的不同,主流影視公司帶來的微短劇還呈現出“IP嵌套”的特點,這些影視機構本身累積了相當數量的IP資源,微短劇成為了長劇IP內容的一個補充,比如頗受市場歡迎的長劇《唐朝詭事錄》就製作了衍生微短劇《大唐來的蘇無名》,芒果TV出品的綜藝《明星大偵探》也推出了衍生微短劇《片場謎案》《目標人物》,其中也不乏在豆瓣上評分獲得8分的佳作。

主流影視公司的加入也讓市場對微短劇有了更多期待,尤其是在內容方麵,精品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本屆視聽大會主題論壇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從全局出發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微”而不弱,以“小切口”講好中國故事“大主題”;第二,“短”而不淺,以“小體量”呈現中國人民“新群像”;第三,“劇”有品質,讓“微而精、短而美”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大方向。

風口上的微短劇已經受到了主流市場的關注和熱捧,行業的重視平台的投入都讓我們能夠看到微短劇行業有著更多可能。也因此,我們期待著有更多口碑佳作出現,讓風口上的微短劇真正成為一場能夠刮出影響力的大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