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母親節 一位媽媽和一位女兒的故事講給你聽
2023-05-13 11:52

她是困境兒童口中的“戴媽媽”,用愛庇佑著這群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長;她是高齡老人的“共享女兒”,隨叫隨到,守護著老人們的晚年生活。

母親節到來之際,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了一位“愛心媽媽”和一位“共享女兒”,把她們的故事講給你聽。

圖片

戴金梅和孩子們在一起

愛心媽媽》》》

“戴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在南京市六合區橫梁街道,有一個由近60名困境留守兒童組成的大家庭,橫梁街道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戴金梅是這個特殊家庭的大家長,孩子們更愛稱呼她“戴媽媽”。

困境留守兒童對愛有渴盼

早年在街道民政、婦聯條口工作的戴金梅,因為工作原因會接觸到一些困境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家庭因為各種變故,或父母一方去世,或父母一方患大病、或離異等,而麵臨監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等問題。

戴金梅至今記得第一次到小紅(化名)姐弟倆家時的情景,“姐弟倆捧著相冊看得很入迷,我問他們在看什麼,他們說在看媽媽。”當時,戴金梅的鼻子就酸了。小紅的母親剛剛因病去世,父親一人不僅要忙著掙錢養家,還要償還妻子看病欠下的債務,忽略了孩子們的情感需求。

“我們這裏的孩子,溫飽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吃飽穿暖的同時,困境留守兒童對愛的渴盼同樣不能忽略。”

圖片

趙秀英上門探望老人

她張開了溫暖的羽翼

“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爸爸媽媽愛著你。”正如愛心小屋門頭上的這句話,在戴金梅的張羅下,越來越多的困境兒童走進愛心小屋,被戴媽媽護在了羽翼之下。

在愛心小屋,不僅擺放著為孩子們準備的成語卡片、書籍,甚至還有教輔資料,“知道來了要寫作業,還是都搶著來。”戴金梅笑著說,每個星期日愛心小屋都會迎來至少十幾個孩子,“小一點的我就開車去接。”孩子們在這裏除了複習鞏固一周所學,細心的戴金梅還會穿插電影、乒乓球、五子棋等,“也不能一天都學習,那他們真的不來了。”

或許是因為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愛心小屋的孩子們在一起更“放得開”,他們還按照年齡排了序,大家在一起時並不稱呼彼此的姓名,大姐、五弟……倒是叫得很歡,而戴金梅也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戴媽媽。

圖片

兒童愛心小屋

為孩子“操碎了心”

在戴金梅的手機裏,保存著很多和孩子們的合影,有的是外出遊玩時,有的在電影院外,甚至還有走親戚喝喜酒的。

“這張照片是今年‘五一’節剛拍的。”在親戚的喜宴上,戴金梅和著“女兒”小欣(化名)一起合影。小欣的媽媽幾年前去世了,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小欣平時就和80多歲的爺爺一起生活。“小姑娘長得白白淨淨的,就是自理能力有點跟不上。”於是戴金梅這段時間一到周末,就趕到小欣家,教她收拾屋子、洗衣物,“姑娘越長越大,這些都是基本技能。”

“小軍(化名)眼看著就要中考了,最近狀態明顯不對,可能跟一模發揮的不太好有關,我正琢磨著怎樣不動聲色解開他的心結。”“小慶(化名)讀的是3+3,最近動起了當兵的念頭,我還是希望他能先安安穩穩讀書。”……

點亮希望之燈

每個周日都要陪伴孩子們一天,此外還有不定期的上門“家訪”,愛人、孩子會不會有意見?麵對記者的疑問,戴金梅笑著直搖手,“不僅不反對,而且非常支持。”戴金梅告訴記者,如果要帶孩子們外出,一個人肯定不行,這時候愛人就是最得力的助手,已經工作的兒子也被父母所感染,“剛跟我說要來做誌願者, 輔導孩子們功課。”

“我能從2014年堅持到今天,除了家人的支持,更離不開市、區婦聯,街道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戴金梅告訴記者,愛心小屋至今已經搬了四次家了,在婦聯的支持下,環境越來越好;孩子們每周日來活動,午餐都是街道幫著解決的;每月一次的集中活動,多虧了愛心企業和個人出錢又出力。

戴金梅隻希望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能夠為困境留守兒童點亮希望之燈,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

圖片

戴金梅帶小紅(化名)姐弟倆理發

共享女兒》》》

高齡老人的“共享女兒”

腿腳不便的老人想吃個水果、買把蔬菜,找小趙;老人們有個頭疼腦熱,還是第一個找小趙……在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翠林山莊社區,巾幗誌願者趙秀英成為很多高齡老人的“共享女兒”,今年已經60多歲的趙秀英並不小了,但她卻很樂意老人們在有事時招呼一聲“小趙”。

成為老人們的“定心丸”

“一個瓜,這是生菜,還有四季豆。”剛買完菜的趙秀英熟門熟路來到了同小區80多歲吳老太太家,給老人送了一點蔬菜,“昨天帶的菊花腦吃了嗎?”老人一邊點頭一邊很是過意不去,“下次不要再花錢了。”趙秀英卻沒有多說,順手就把蔬菜塞進了冰箱。

“小趙好哦。”吳老太太告訴記者,自己腰不太好,老伴現在又癱瘓在床,雖說女兒經常來送菜,但如果突然缺個零頭碎腦的要補上或者有急事,還得靠小趙。“我和她就住在前後樓,有個事情站在陽台上一喊,她隻要在家馬上就能來。”趙秀英,成了吳老太太的“定心丸”。

“小趙就像我們親女兒一樣。”在樓下,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獨居的黃老太太,“她不放心我,哪天要是在小區裏麵沒碰到,肯定要上門看一看。碰上了不管手裏拎的是什麼菜,總要分點給我。”

需要幫忙從不推辭

“每天在這個小區裏要轉十八趟。”趙秀英笑著說,不管是買菜、買藥,還是代交水電費,隻要老人有需求她都是隨叫隨到。不僅如此,她還會陪老人們聊聊家常,雖然很多時候都是閑聊,但卻排解了老人的孤寂。

“趙阿姨的警惕性特別高。”翠林山莊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天趙秀英著急忙慌來到社區,說有對老夫妻兩天沒看到了,家裏電話也沒人接,得趕緊跟老人的兒子聯係一下。電話撥通後得知老爺子住院,老太太也被接走了,她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位小妹,心腸很熱乎,我很佩服她。”照料一位癱瘓老人的保姆徐英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來這裏時間不長,但每天都能看到風風火火的趙秀英,“她對誰都好。”徐英告訴記者,幫老人洗澡什麼的自己一個人弄不動,請趙秀英幫忙時她從來不推辭,“按說這是我的份內事,跟她沒有一點關係,但她從來二話不說就幫忙。”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底氣

趙秀英心中也有著自己的自豪與驕傲。作為堯化街道第一批時間銀行誌願者,她成為小區45戶高齡老人“共享女兒”的8年來,為老人們的累計服務時間已經超3200小時。不僅如此,她還在60歲那年光榮入黨。

在趙秀英心中,還有一件事,至今說來依然令她覺得歉疚。“那時候小外孫還在上小學。”趙秀英告訴記者,有個冬天下午一個90多歲的老太太女婿突然中風送醫院,女兒要到醫院陪護,於是自己就去臨時照護一下老太太。偏偏那天放學時下大雨,愛人臨時加班到8點多回家發現家裏冷鍋冷灶,從裏濕到外的小外孫正對著取暖器烘,“那次愛人非常生氣,也是唯一一次。”

現在小外孫到市區上中學,趙秀英更是很難照應,但女兒卻給與了理解與支持,“她知道我會給老人們送菜,經常給我打點錢補貼補貼。”有了家人做後盾,趙秀英做“共享女兒”的底氣更足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