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江蘇 |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那曆史上真的有西楚、東楚、南楚嗎?
2023-05-19 19:57

古今學者對“西楚”的研究,都局限於“西楚”九郡的考辨,而沒有探討“西楚”一詞的由來。本文認為,“西楚”之稱為項羽首用,因為彭城位於“下相”之西,項羽為了表達自己對故鄉感情、同時表示項羽氏族之楚和熊氏之楚的區別,而名為“西楚”霸王。“南楚”“東楚”都是在“西楚”之稱的基礎上擴展而來,是西漢前期才使用的地域概念。

圖片

三楚圖


司馬遷所說“三楚”的劃分是在項羽“西楚”的基礎上形成的

“西楚”之名,首見於《史記·項羽本紀》。但是,《項羽本紀》並沒有明確西楚之名的由來和所王之九郡的具體郡名。《史記·貨殖列傳》總述了西楚、南楚、東楚的地域範圍及其風俗特點。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辯證得失,對司馬遷的西楚、東楚、南楚的地理範圍做了全麵的界定:

“沛,徐州沛縣也。陳,今陳州也。汝,汝州也。南郡,今荊州也。言從沛郡西至荊州,並西楚也。”

“彭城,徐州治縣也。東海郡,今海州也。吳,亚博体育 彩票 也。廣陵,楊州也。言從徐州彭城曆楊州至亚博体育 彩票 ,並東楚之地。”

“淮南衡山、九江二郡及江南豫章、長沙二郡,並為(南)楚也。”

比較諸家注釋,我們不難發現:從漢至唐,所有學者都是按照司馬遷界定的地理範圍理解“三楚”,爭議之處在於對具體郡縣所在位置的不同認識,但都沒有對“三楚”的由來及其劃分依據進行分析。

要明白西楚的由來,首先要對上引“三楚”的使用時間說起。楚疆域遼闊,物產、風俗差異甚大,三楚之分,起碼是在西漢時代才有的地理劃分,而其曆史基礎,則是項羽的“西楚”,即司馬遷所說“三楚”的劃分是在項羽“西楚”的基礎上形成的,據以敘述楚地的物產風俗,而構成“三楚”的地理空間。

筆者作出上述判斷,盡管沒有明確的史實支持,但有著合理的曆史邏輯基礎。因為地理單元的劃分要以相應的地理坐標為原點,而後按方位區分東西南北。司馬遷說的“三楚”,其東楚、西楚是指後來並入楚國的土地,而楚的本土則被劃入了南楚的範圍之內。這種劃分是不符合楚國的曆史發展軌跡的。如果因為楚國地域廣闊,其經濟、風俗差異甚大,需要進一步區分為東楚、西楚、南楚的話,應該以楚國的核心區域為坐標。在戰國時代,人們習慣上以國都為坐標區分城邑方位,以東國、南國表示表示該方位的某城邑為本國所有。

就以上所論可知,在戰國時代,“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無論如何也不具備“西楚”的地理要素,更不存在把“彭城以東”地區稱為“東楚”的問題。如果如此,等於自行分裂國土。據此,可以肯定地說,戰國時代並沒有司馬遷所說的東楚、西楚、南楚的概念。秦朝統一,重新劃分郡縣,更不存在把楚地一分為三的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釋,“三楚”之稱是秦亡以後的事情。

因此,筆者以為,“三楚”並非同時用語,而是次第形成的,先有項羽使用“西楚霸王”稱號以後產生“西楚”,再由“西楚”之名擴展出“南楚”“東楚”,其地理坐標是項羽的出生地——下相。

“西楚”從政治性概念向地域性概念的轉變

項羽以下相為楚的核心,以彭城為王都,彭城在下相以西,故名西楚霸王;在項羽時代,“西楚”僅僅是個政治性概念,並非地域性概念,但西漢時代,西楚已經由政治性概念變為地域性概念了。我們先對項羽的籍貫和少年時代的經曆加以分析。

項羽為下相人,史有明文,但是下相的具體位置、項羽在下相的生活經曆還需要作出進一步的說明。

首先談下相的地望。秦朝時設立下相縣。根據《索隱》引東漢應劭解釋,“相”本是水名,源出於沛國,沛國有相縣,因為相水下流,而有下相之名。

項羽在宿遷的生活時間,《史記》語焉不詳,但從二十四歲起兵吳中可以推斷一個大概情況。項氏本是楚國貴族,秦統一以後成為庶民,所以項梁才“有櫟陽逮”,也就是被案件牽連、要入櫟陽監獄,最後請人說情,才免去牢獄之災。後來項梁又犯了殺人罪,為了躲避仇家,更是為了逃避法律製裁,逃離家鄉,“與籍避仇於吳中”。從項梁經曆的這兩起案件可以推定,項羽離開時基本成年。因為這兩件案子發生和處理是要有個過程的,按照常理推斷,秦朝統一以後,項氏家族均喪失其在楚國的貴族身份及其特權以後,才有第一起案件的發生,第一起案子了結以後,項梁確信沒有了牢獄之災,才可能犯下第二件案子。可以推斷,項梁殺人避難吳中,應該是秦始皇二十八或者二十九年的事情。

項羽起兵時二十四歲,就在起兵的前一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東巡浙江、過會稽,項羽看到秦始皇車隊威武雄壯的場麵,脫口而出說“彼可取而代也”,此時的項羽已經二十三歲。項羽身材魁梧,膂力過人,“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按照一般發育規律,這樣的體格在十四、五歲時就基本形成。秦律以身高判定成年與否、是否服役,男子身高達到是六尺五寸,就要“傅籍”,正式服役。因為體型高大,羽在下相時已經達到傅籍要求,所以,項梁在吳中主辦“大徭役及喪”時,項羽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參與的。

“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雲雲,都是發生在宿遷的事情,其時下相作為項氏家族的封地,社會經濟和文化是比較發達的。

也就是說,項羽的知識結構、性格特點,主要是在故鄉——宿遷形成的。正因為項羽在下相奠定了受教育的基礎,對下相充滿著故鄉情懷,把自己的故鄉作為楚的地理核心,在完成了反秦任務之後,才自命為西楚霸王。項羽雖然響應陳勝吳廣“張大楚國”的號召起兵反秦,但是項羽並不是真的要恢複楚懷王的楚國,而是要另建一個項氏家族的楚國。

項羽選擇位於下相西方的彭城為都城,遂自命為西楚霸王

項梁起兵以後,為了利用秦楚世仇擴大反秦影響,打起為楚複仇的旗號,把正在為人牧羊的楚懷王之孫心立為領袖,仍號懷王,也就是後來的義帝。但是,這個懷王和項羽之間一直貌合神離,他並不因為項羽驍勇善戰、功勳卓著而予以信任和重用。

巨鹿之戰後,項羽以其滅秦主力之武功和破釜沉舟的英雄氣概被諸侯推為上將軍,對此,懷王是無可奈何的承認,內心並不希望項羽真的成為上將軍。項梁死後,懷王處處限製項羽。項氏雖然立心為懷王,但是,這個懷王所代表之楚和當年楚懷王所代表之楚有著本質不同的:楚懷王之楚是熊氏之楚,心所代表的是項氏之楚。懷王要將項氏叔侄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項氏之楚變成貨真價實的熊氏之楚,項羽當然不答應了。項羽表麵上尊懷王為義帝,以“古之帝者地方千裏,必居上遊”為名,將懷王遷往長沙郴縣,暗中殺之於江中。為什麼要將懷王遷往長沙郴縣?因為那裏是熊氏之楚的地盤,而項氏之楚的核心地域是下相,彭城也好,吳中也罷,都是項氏之楚的地盤,楚懷王的後代當然不能在項氏之楚的地盤上稱王。那麼,對項氏之楚的方位區分,也就以下相為坐標。因為地理位置問題,項羽不能將下相作為都城,選擇了位於下相西方的彭城為都城,遂自命為西楚霸王以表明自己這個楚王和故鄉下相的關係。項羽出生在下相,成長在下相,成就霸王之業,卻不能以故裏為都城,遂名西楚,以慰故鄉之思。

西楚霸王在中國的曆史上不過是流星一瞬,但在秦漢之際,西楚霸王則是曆史舞台的主宰。西楚霸王的英靈隨著“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的無奈歎息而隨風飄去,但是“西楚”一詞對後世的影響仍在,並有所擴展,這就導致了“南楚”“東楚”的使用,加上“西楚”而有“三楚”。司馬遷立足現實以修史,使用“三楚”概念,謂“楚有三俗”。而隨著大一統的強化,有著分裂色彩的以國名稱地域的表達方式不再延續,“三楚”之名也就不再使用了。

臧知非

【本文原發宿遷史誌,經授權轉載】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