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28歲女孩演了24年穆桂英!4歲成名豫劇童星的蝶變之路
2023-05-19 20:34

近日,一名演了24年穆桂英的28歲豫劇演員謝彥巧在網絡備受關注,不少老戲迷們看到視頻時都驚歎道:“這不是4歲就登上梨園春舞台的小孩嗎?現在都長這麼大了。”小時候,謝彥巧因4歲登上電視台表演《穆桂英掛帥》經典唱段給不少戲迷留下記憶。如今謝彥巧通過直播講演的方式和線下雅會等形式與戲迷們進行分享表演,輕鬆幽默的風格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愛上豫劇。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專訪時謝彥巧表示,堅持24年的戲曲生涯並不容易,“想過放棄去學歌劇,身邊的同學都是學著學著就離開了。”

從小就對唱戲感興趣

在夏令營學藝4歲登台

小時候的謝彥巧有著圓圓的臉蛋和一雙水靈的大眼睛,可愛的模樣很難不讓人喜愛。一穿上戲服化上戲裝,這一可愛的小人兒卻能化身統領三軍的穆桂英、滿門忠烈的佘太君、大鬧金殿的七奶奶。說起與戲曲的結緣,謝彥巧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與很多人想的可能不一樣,她的父母都沒有從事過藝術行業,他們家隻是河南一個小鎮子上的普通家庭。

雖然不是專業的藝術工作者,謝彥巧的父母卻成了她的伯樂與引路人。“上個世紀90年代,《梨園春》風靡全國,我爸媽都很喜歡戲曲,平時嘴裏常常會哼一哼戲,加上家裏有卡拉OK,然後我也時不時跟著那個伴奏唱。”發現年幼女兒有興趣後,謝彥巧的媽媽就開始自己哼一句女兒唱一句地教戲,結果發現孩子不僅學得快,還會跟著節奏扭動身體,學得有模有樣。

圖片

謝彥巧四歲演穆桂英時的照片

在爸媽的培養下,4歲的謝彥巧很快就能流暢演唱一些短的戲曲片段,並在家鄉的小鎮裏小有名氣。等到4歲半時,恰逢《梨園春》欄目組工作人員到他們鄉鎮選拔演員,小小個頭就能流暢表演的謝彥巧幸運被選中。“當時沒想太多,爸媽就說讓我去試一試吧,就當是對小朋友的鍛煉。沒想到去了之後就拿了一個周冠軍,回來後我爸媽還不滿意,覺得我光會唱,缺少眼神與動作。”謝彥巧回憶,父母後來就決定給她報個夏令營,她才開始跟專業的老師有接觸。

然而從短暫的夏令營開始,謝彥巧就嚐到了學藝的不易。作為夏令營中最小的學員,謝彥巧因為接受不了離開父母,一個勁地哭。在同是學員的一個大哥哥的安慰下,她才開始接受環境,用功學習。“那時候覺得唱詞太多了,根本記不住。直到後來把穆桂英掛帥轅門外三聲炮響那一大段學會了,老師說帶我上電視,我化了厚厚的油彩妝,穿著特別大的衣服,啥也不懂就上去就唱,忘記了離家的苦,忘記了劈腿下腰的疼,最後到彙報演出的時候我甚至能連演三個節目。”

離開熒幕攻讀戲曲研究生

豐富自己,持續充電

在發現女兒的天賦後,謝彥巧爸媽果斷選擇讓孩子繼續學習下去,小鎮上找不到戲曲老師,就每周送娃去城裏學。後來得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希玲老師的學校有一個小朋友戲曲班,便又將女兒送到了那去。謝彥巧告訴記者,上個世紀90年代末,爸媽沒有計較學費,一直支持自己學戲。

“到了王老師的學校後,開啟了長期的寄宿,童年生活就在戲校,印象中各種哭圍繞了我的童年。”在戲曲學校學習的日子裏,她的生活中除了專業課就是文化課。專業課不分流派、行當,戲曲是綜合藝術,需要學習四功五法。12歲謝彥巧進入河南省藝術學校,16歲如願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這個過程中同學越來越少。”謝彥巧告訴記者,不少同學因學到專科畢業後就可去戲團,便會早早結束學業。

大學畢業後謝彥巧還考上了中國戲曲學院的研究生,她將自己的成績歸功於父母,尤其是父親。“我爸爸是鎮上的個體戶,在他的年代讀過高中,他認為讀書很重要,所以要求我不僅要學好技藝還要學好文化。”在她麵臨學業與表演事業的衝突時,父親的態度總是很堅定,“他說不希望通過我去掙錢,而耽誤讀書。”這也是後來作為戲曲小童星的她,為何會消失在熒幕前的主要原因。

圖片

謝彥巧碩士畢業啦

16歲幸運拜入馬派門下

開始努力傳承豫劇文化

實際上謝彥巧也曾動搖過是否還要繼續學戲曲,“我個頭不高,我從小就胖,因為我的嗓音條件還不錯,就想著要不發揮長處去學聲樂唱一唱歌劇。”但在猶豫後她還是決定繼續學習戲曲,“我16歲拜師,對於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節點。”

16歲那年,謝彥巧被國寶級豫劇大師馬金鳳相中,拜入師門。回憶起拜師時的情景,謝彥巧仍覺得不可思議。“當時我11歲到15歲這個期間排演了穆桂英掛帥全劇,也去參加過一些比賽。拿了河南省戲劇大賽金獎後,在《梨園春》欄目展示的錄像被馬金鳳老師家人看到,感歎說我很像年輕時的馬老師。”謝彥巧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拜師之前她與馬金鳳老師從未見過,但當見麵磕頭拜師時,馬老師卻看著她說“這個姑娘似曾相識啊”。

“從藝術上而言,我有了歸屬感。”謝彥巧說,當時作為年齡很小的弟子她也受過質疑,她曾很困擾自己能否傳承好豫劇馬派,後來在研究生期間她把豫劇馬派的傳承方法論作為研究課題。

圖片

謝彥巧和馬金鳳老師的合影

謝彥巧記得,師傅秉承著鼓勵式的教育理念,支持弟子們創新,不希望大家都學得像她,而是希望他們最終有自己的特色,“我師傅經常說‘你可以學我,但不要學死。’她就是這樣幫助我拓寬認知和視野的。”

研究生導師劉小軍告訴她“有一個很笨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劇本背下來,然後去理解劇本,想明白編劇這樣寫的原因。謝彥巧說:“背得滾瓜爛熟後,當你沉浸在劇本裏後就感覺無形中在跟編劇對話,逐漸理解了某個角色說某句話的深層內涵是什麼。後來我就將這份體悟跟師傅彙報,‘師傅你在唱這個台詞的時候心裏是不是也這麼想?’我師傅就頻頻點頭,師傅看我的眼神都有光了。”

圖片

在舞台上表演豫劇的謝彥巧

研究生畢業後做自媒體

從尷尬到被越來越多戲迷喜歡

研究生畢業後,謝彥巧起初簽約了一家傳媒公司,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線下演出機會變少,周邊認識的朋友們有的開始通過直播尋找出路。“那時候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做直播的還不太多,但敢於嚐試是需要的,於是我就行動起來了。”

一開始,直播間最多兩三百人, “我不知道怎麼做直播,一個手機架在那裏,你要在沒有互動的情況下說個不停。後來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就嚐試提前寫腳本,把整場直播要做什麼說什麼安排好,把準備好的東西都展現給大家。”謝彥巧邊學邊幹,慢慢把直播做了起來,加上後來越來越多聽過她唱戲的觀眾聞訊而來,逐漸有了起色。

圖片

謝彥巧在舞台上表演豫劇

2022年,在洛陽家鄉,馬派的福地,開啟了戲曲創作工作室,它包含了排練、演出、研究、教育,在這裏表演形式更多元化。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講演的表演形式與觀眾產生深入連接,將戲曲故事引出更深的涵義,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隻有足夠了解,才能表達喜歡或不喜歡,作為青年演員,需要做的就是將濃縮的戲曲藝術,攤開來讓更多的觀眾了解。

線上線下的聯動,讓大家逐漸習慣了用“電子戲票”回饋演員,雙方互相珍惜和尊重,讓戲曲有了新的生命力。

據抖音官方數據,2022年,河南地區演藝類直播打賞收入同比上漲64%,超過78%的河南才藝主播獲得打賞收入。

謝彥巧表示自己平日裏也就是一個普通女孩,紮著個丸子頭,喜歡穿小眾有設計感的衣服,追劇、自駕遊。但一談到戲曲相關的話題,她又會滔滔不絕 ,“我們這一代戲曲人很幸運,有很好地老師傳授技藝和知識,有很多的機會和舞台。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自己的鄉音——戲曲。觀眾與演員是魚和水的關係,相互滋養,相互共長。今後,在穩步精進的同時,挖掘傳統的劇目、原創新的作品,並將在中國戲曲學院7年本碩學習的戲曲理念傳播,延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急不躁,謙遜前進。”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陳燃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您有新聞線索,歡迎點擊爆料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