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②|賡續初心,爭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2023-05-23 17:53

“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重要回信,深刻指出了當下高等教育的使命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矢誌不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一年來,江蘇教育科技工作者從總書記重要回信中持續汲取初心的力量,傳承科學家精神,爭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和品味的“大先生”,用心用情回答好新時代“教育三問”。

讓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我聽著程開甲、李四光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報國故事長大,被許包野、施滉等雨花英烈在國家危難時毅然回國、為信仰獻身的事跡深深打動。”5月18日,“心係國家事 肩扛國家責”主題活動暨江蘇省“大思政課”係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雨花台烈士紀念館舉行,歸國青年學者代表、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副教授任鑫坤在現場深情講述。

用科學家精神引領時代新人培育,用科學家群體的愛國情懷感召學生,海外歸國青年學者深感責任在肩。

去年回國後,在各方支持下,任鑫坤快速搭建了合成生物學研究平台,發展麵向未來的新型工程技術,並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他的團隊還與中石化勝利油田等聯合開展高溫高鹽油田采油生物製劑的技術攻關。

言為士則、行為世範。和優秀前輩一樣,海歸學者發揚“甘坐冷板凳”的拚搏奮鬥精神,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科學薪火。

去年,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執行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王承祥牽頭的6G普適無線信道建模理論取得突破性進展。“以本為本,本科生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王承祥說,他回國後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工作,還是本科生班班主任。針對本科學生,王承祥去年牽頭申報無線通信技術方向的暑期國際學校,邀請國內外專家專題授課。“我們目標是培養更多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可以引領電子信息類未來發展的人才。”他表示,落實總書記回信要求,就是要將自己所學用於人才培養,不僅傾囊相授自己積累的知識,也要傳承嚴謹專注的科學態度。

將國際視野融入課程教學

創新意識強、具備國際視野、承擔前沿課題是大多數海歸青年學者的特征。他們正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將自身優勢資源注入育人各個環節。

今年3月,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川與程鑫共同開設《“科學之光”(青年學者係列)——走近太陽風暴》課程,講述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背後的故事以及南大參與研發的其他空間計劃。南京大學新生學院黨委副書記施佳歡介紹,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學校立項建設約50門“科學之光”青年學者係列課程,激勵留學歸國青年學者投身本科教育,基於他們主持或參與的重要科研成果或重大科研項目,聚焦科學前沿,對學生進行早期科研訓練,激發學生科學興趣。

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陸穎健曾在國外求學十年,科研之餘,他熱衷於探索各種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喜歡用“中西融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他辦公室對麵的一間錄播教室裏,可自由移動的座椅上配有可調節的小桌板,同學們會圍繞課程中的重要議題在這裏展開熱烈討論。去年下半年,陸穎健帶領學生前往食品檢測企業、加工企業和一線銷售企業,全方位感受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提前規劃未來的方向。他在院內還推廣學術沙龍,並推動開設產、學、研三個不同類型的學術論壇。“我們對教學越投入,學生對學習才會越有熱情。”陸穎健說。

5月19日下午,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博士工作站,吳士浩使用AI編寫傳播物理知識的動畫。在加拿大求學十年,完成粒子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業後,吳士浩一年前入職這所中學,他也在學校找到不少海歸同事。“跨學科項目學習充分融合技術、創新和協作,中學是態度思維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以自己的所學幫助學生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吳士浩說。

為國為民培育更多棟梁之才

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江蘇教育科技工作者結合國家所需和學生所想,將人才培育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之中。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籍曉雲曾在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留學工作11年,2016年回國任教後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國內急需科研突破的領域,她開設本碩通選的結構病毒學課程,後在導師饒子和院士的建議下更名為分子病毒學概論。籍曉雲在課程中融入大量的科研前沿進展,為國家病毒學方向的研究積蓄力量。

“在教學中,我也感受到學生的潛力。在一項關於病毒抗體的科研中,博士生和碩士生積極參與並挑起大梁。”籍曉雲說,年輕學子很有想法,也會麵臨各種抉擇。作為“過來人”,她不會去“指點”,而是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曆和感受。“感謝過去十多年海外留學經曆帶來的成長,但回國發展事業,我從未猶豫也從未後悔。”籍曉雲欣慰地看到,很多年輕學子都圍繞國家所需找到自己終身奮鬥的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我們深感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江蘇大學歐美同學會會長、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施偉東說,學院曾經麵臨很多研究生入校時存在科研信心不足、科研興趣不濃、科研定位不準的問題。如今,化學化工學院每個剛入學的研究生會分別進入10多個課題組,由經驗豐富的老師作為組長,與他們交流和共事。“學以報國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將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學子成長成才、扛起擔當,讓學生圍繞國家所需,錨定自己的目標,推動學生更加關注社會、努力報效國家。”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楊頻萍 胡安靜

編輯: 周莉娜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