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童生長同頻共振!一線名師為家庭教育難題“把脈問診”
2023-05-24 17:02

“孩子上小學,家長需要做哪些銜接?”“孩子什麼都喜歡,就是不喜歡讀書,該如何引導?”……5月23日下午,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師工作室、建鄴區張玲德育名師工作坊在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聯合開展家庭教育“義診”活動,十位一線教育名師“把脈”家長特殊需求,“問診”家庭特別難題,針對不同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與困惑,麵對麵為家長量身定製個性化的孩子發展規劃。


幼小銜接應該怎麼做?

著力點是知識、習慣、能力

活動現場,來自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和南京小石榴幼兒園的家長傾訴著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孩子逆反,你說東,他偏指西,總是唱反調,這是不是問題?”“孩子動手能力弱,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是怎麼回事?”“剛上小學孩子坐不住,不能專心聽要求,影響學業嗎?”……

本次家庭教育“義診”活動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義診團的老師們從父母角色、親子關係等方麵闡述有效陪伴的價值,用生動鮮活的事例推介親子陪伴方法。義診團的老師通過交流,指導父母跳出思維局限,嚐試從不同的角度看懂孩子所想,理解孩子所需,看見“真實的孩子”,而不是看見“理想中的孩子”,隻有將孩子當作獨立完整的人看待,很多教育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幼小銜接要不要學知識?義診團的老師們給出了建議:對於兒童來說,每天接觸到的人、事、物,都是知識的一部分,每天的遊戲、玩耍、活動本身都是在學習。幼小銜接的著力點是知識、習慣、能力。如建立規則意識,包括按時作息、歸位原則、餐桌習慣、學會輪流和等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調整情緒、培養耐挫力等。習慣跟上了,知識的學習也是最容易的事。


家庭教育的底層邏輯有哪些?

建立安全感、邊界感、歸屬感、價值感

義診團韓玉琴老師認為,義診的“診”字,除了“麵對麵”的意思之外,還有“覺察、省視”之意。家長照書養育、靠別人經驗分享,百般嚐試又不得其法,往往認為是孩子有“問題”或自認為教育方式出“問題”,既焦慮又無奈。了解兒童家庭教養環境,診斷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把握家長教育需求,才能“點對點”對家庭教育進行專業化指導或支持。

曉莊一實小侯玉茹老師認為,學會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冷暖自知”。家長每天噓寒問暖、耳提麵命不是溝通,隻是服務,有效溝通是親子間都有向彼此發出信息並接受信息的能力。即使父母與孩子聊天,也是一種刺激孩子聽覺、視覺、感官的綜合訓練。家長喜歡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是教育的誤區之一。學會傾聽,不僅願意接納有情緒的孩子,而且父母不能情緒地表達,要用事實語言與孩子交流。

家庭教育的底層邏輯有哪些?家庭教育“義診”活動的發起人,南京市德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老師表示,一是建立安全感。父母有足夠多的愛,與孩子產生情感連接;二是建立邊界感。不管是父母、伴侶還是孩子,都要有邊界意識,父母一心為孩子好,可能隻是為了掌控孩子,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愛”;三是建立歸屬感。有一個退路叫家,有一種牽掛叫父母。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歸屬感也會隨之建立;四是建立價值感。孩子自我的形成,多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培養孩子運動、勞動的習慣,做好生活的防禦,這遠比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有價值得多。

4


家庭教育“義診”

打通家庭教育指導的“最後一公裏”

曉莊一實小張玲副校長說,為人父母,每一位家長都是新手,同樣跟孩子一起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家庭教育義診“下沉”到學校、社區,使得家庭個性化服務指導的場域更加具象化,家長能得到就近就便的、麵對麵的、科學多元的家庭教育支持指導,家庭教育“義診”,打通了家庭教育指導的“最後一公裏”,已經成為鮮活的、為人父母觸手可及的教育服務。

據了解,南京家庭教育義診團從3000餘份問卷整理出“困擾家長的教育難題”200條,分門別類予以解答;近五年,通過線上、麵詢等,接受家長教育谘詢5000餘人次;家庭教育義診首次活動,20位名師,現場共接待家長300餘人,解答教育難題1000餘條;義診團錄製“2分鍾解答問題”微視頻129個專題,成為“南京教育頭條”精品IP,“學習強國”全國平台開設專欄,被譽為“雲宣講的一麵旗幟”;義診活動還入選《2021年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報告》。

夏光清老師介紹了本次“義診”活動的初衷:“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風險性因素疊加,保護性因素削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隻是危機幹預與處理,關口要前移,要賦能家庭,培養孩子的積極心理。”“義診”活動,就是助力家長精準掌握孩子的發展現狀、過程與成效,掌握其發展軌跡上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

一位參加活動的家長告訴記者,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家庭教育要有高質量的陪伴,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和心理環境,和孩子爸爸一起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讓孩子感覺到溫暖、有被支持感,在相互探討、相互激勵中共同成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王菲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