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亚博体育 彩票 90後小夥為修複古建築在西藏堅守7年,改造的清代建築成寶藏打卡地
2023-05-26 20:33

出生在江蘇亚博体育 彩票 的90後小夥夏於鈞,2017年從英國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畢業,在上海原本有一份不錯的職業,但為了自己的夢想,他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來到西藏拉薩,隻為修複古建築,且一待就是7年。他和團隊在完全不破壞原有建築的前提下,將吉崩崗拉康改造成當代藝術中心。夏於鈞將這裏的修複過程拍成視頻發到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改造後的吉崩崗拉康一度被網友稱為寶藏打卡地。

“我喜愛這項工作,隻是堅守自己的職業愛好而已。”近日,夏於鈞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從小穿梭在園林裏寫生

身上烙下建築設計的烙印

最早“認識”夏於鈞,是看到他發布的視頻,被籠罩在一片略帶神秘光彩中的西藏古建築,莫名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讓人迫不及待地期待看下去。而聯係到夏於鈞,因為忙,記者要求采訪的時間一拖再拖。“實在是太忙了,說實在的,我在西藏這幾年,除了完成必須的工作外,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研究西藏眾多沉澱著千百年曆史的古建築上。”夏於鈞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

夏於鈞在西藏修複古建築

夏於鈞出生於江蘇亚博体育 彩票 ,從小便在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的古典園林中穿梭,這裏移步換景且帶有深厚文化意蘊的山水園林,其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及風格,都深深地吸引著夏於鈞,並烙下了印記,也為他日後的職業選擇埋下了伏筆。

“小時候我經常穿梭在同裏、甪直、烏鎮等江浙一帶的古鎮中,幾乎每個假期都去家鄉附近的江南園林建築裏寫生。”夏於鈞對記者說,“我很自然地選擇了建築設計這一行,應該說離不開家鄉江南園林文化的熏陶。”

夏於鈞在園林裏寫生

從四川美術學院建築設計專業畢業後,2013年下半年,夏於鈞來到英國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學習,2015年碩士畢業後,他到了上海,從事建築設計的工作。

“我在重慶上大學時,因為地理上離得近,曾多次到過藏區,後來碩士畢業論文研究的方向就是這些地區的古建築,在這些遊曆過程中,我還抄錄了建築設計這方麵的資料、手稿。”夏於鈞告訴記者。

“也是一次偶然,有人找到我,希望通過我掌握的資料及專業知識,幫助修複西藏的一處古建築。”之後,在上海工作了不到2年的夏於鈞選擇來到拉薩。“隻因我熱愛我目前所做的事業,家人也很支持,所以我來了西藏。”自2016年來到拉薩,他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紮根”7年了。

隻有當你深入當地的古建築群中,你才能跟這些古建築“交流”。夏於鈞說,西藏是古建築的一個寶庫,這裏有恢宏的宮殿、莊嚴的廟宇,還有古建築蘊涵的厚重曆史文化。

讓古建築“活化”並承擔當代使命

保護性改造讓吉崩崗拉康煥發新生

清代古建築吉崩崗拉康,是夏於鈞在拉薩接手的第一個古建保護性改造項目,正是他和團隊淋漓盡致展現出的才華,才讓這座有著2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重新煥發青春。

修繕前的吉崩崗拉康

“西藏有很多古建築都是修好後,長久閑置著,破了再修,成了一種死循環。我認為這些閑置中古建築的保護性利用,要有一個‘活化’的核心思想,希望它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更能承擔一些當代的使命,而不再是毫無目的地修繕。”夏於鈞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

他和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在完全不破壞原有建築的前提下,將吉崩崗拉康改造成當代藝術中心。當地沒有過將古建築改造成藝術空間的先例,且這座古建築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夏於鈞和團隊為做好修複工作,實地走訪當地的老人,還原了吉崩崗拉康早前的樣貌,隨後又是夜以繼日地整理曆史資料,實地測繪,多次論證方案,最終呈現出傳統和當代文化交融的修複方案。

夏於鈞實地測繪

圍繞當地老人描述的壇城原貌,結合古建築地麵不平的現狀,夏於鈞和團隊在參考了當地許多古老寺廟的地麵案例後,多次尋找與搜索,終於找到了一種老榆木地板,還創造性地利用老榆木的紋理,在中心神殿的地麵拚出了一個壇城形狀,一種複古風油然而生。此外,為讓這座古建築從入門處就傳達出一種厚重古樸的曆史感,夏於鈞和團隊成員還決定打造一條由2000張銅片拚接成的入口廊道,每一片銅片上的圖案都由當地銅匠手工燒製,象征著人們心中的壇城。

3年的努力,終於讓這座融合傳統建築與現代設計的古建築——“吉本崗藝術中心”修複麵世,這在西藏尚屬首例。正式開放之日,夏於鈞說,他看到很多人過來參觀,包括旁邊的居民,並紛紛驚歎地表示,“沒想到自己身邊竟然還藏著這樣一個寶貝,因為吉崩崗拉康以前是被作為糧倉之用的。”

吉本崗藝術中心

夏於鈞將修複過程拍成短視頻發布到網上後,不少藝術家特意來到拉薩,就是為了看一眼這座古建築。凡此種種,讓夏於鈞感覺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未來,繼續“紮根”西藏

做這裏古建築的記錄者

在西藏生活的這7年,夏於鈞說,他每年總會安排時間到西藏各地去考察,每到達一座古建築,他都會為古建築拍照,研究其構造,了解它背後的曆史文化及背景、故事。“這裏有許多隱藏在民間的古建築,它們承載著曆史的符號,比如那些隱修洞、懸空寺……我希望能把它們都記錄下來,然後成為我研究的課題,這對於保護和發展這些曆史文化遺產大有好處。”夏於鈞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每一個地方的曆史文化都有一種載體,而古建築則是這種載體得以傳承的最好方式,透過這些古建築,大家可以看到它背後凝固著的燦爛曆史文化。

夏於鈞在藏區走訪

“一路旅行,一路見識,一路突破認知……”夏於鈞說,他在西藏旅行考察期間,想要記錄下來的內容實在太多了,而這座魅力無窮的“寶藏”有待繼續發掘。每一次,他都要被自己的發現所感動。

一堵牆、一座塔、一塊板……當地各種古老又生動的建築構造變成了夏於鈞相機裏的照片、測繪儀裏的線條、速寫本裏的素描,並彙集進他的古建築檔案冊裏。

“我和我的夥伴們還在拉薩進行一些本土的商業空間、古城街區的改造工作,我的理念一直沒有變過。”夏於鈞說。過去幾年時間,他一直奔走在西藏的各個區域,近到古城集市,遠到邊境村落,尋找和記錄一些即將消失的古建築,思索如何把西藏地域性建築的當代傳達工作做好,更好地傳遞藏式建築的美學。

“我願意為此而堅守。”夏於鈞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如是說道。

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郭一鵬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您有新聞線索,歡迎點擊爆料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