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複墾”讓“農業荒漠”煥發新生機 江蘇如東367畝“鹽堿田”首次移栽水稻
2023-06-16 22:45

  芒種過後,小麥收割接近尾聲,如東大地正式進入夏播夏種季。在江蘇小洋口二期圍墾區內一派忙碌景象,367畝的水田中,兩台插秧機來回穿梭,所過之處,一排排整齊的嫩綠秧苗延伸開來。去年底以來,通過土地複墾項目,這片鹽堿地“搖身一變”成為寬廣平整的農田,隨著今夏首次移栽秧苗,曾經“生帶頑疾”的土地正逐步煥發出新的生機。

  鹽堿化是一種土壤頑疾,對於如東這樣擁有廣袤鹽堿灘塗的沿海城市來說,鹽堿地的改良治理、開發利用是無法回避的命題。首次移栽水稻的複墾田塊是江蘇洋通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圍墾地塊。這塊土地在2002年初始圍墾時,土壤含鹽量最高達到25‰。經過“馴化”,目前土壤含鹽量基本穩定在4‰以下。為了早日將“荒地”利用起來,去年底,洋通公司申報了土地複墾項目,由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南通佳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采用了生物質暗溝排鹽法,蓄淡洗鹽,種植綠肥,補施有機肥,以達到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土地複墾項目負責人孫寶堂告訴記者,通俗來說,就是在地麵種植耐鹽堿草皮,同時在地下開挖暗溝,讓雨水通過草坪滲透到土壤中,鹽分經過溶解從暗溝裏排出,如此反複衝排,不斷降低土壤含鹽量。

  治療土地鹽堿化“頑疾”僅僅是第一步,要滿足糧食作物種植條件,還需要配套的農田水利設施。據了解,為保障農田作業與灌溉用水需求,該複墾項目新建了一座150KW變電站與一座引水泵站,同時修築農渠1200多米、機耕路3300多米,埋設機耕涵管500多米,設節製閘10座。“複墾田靠近栟茶運河,取水較為方便。考慮到鹽堿田地極易返鹽返堿,移栽結束後,我們會安排專人負責田間管理,做好灌排工作,確保秧苗成活、長好。”孫寶堂告訴記者,盡管土壤鹽分壓降到了2‰左右,但鹽堿地改良具有複雜性、反複性等特點,必須做好田間觀察、監測,以確保對症施策。“我們希望將這片鹽堿田改造成良田,建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並積累一套相對較為完整的‘改良-耕種’方案,為圍墾區近萬畝‘荒地’變‘農田’打好樣板。”(作者 徐書影 朱海城)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