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育“田秀才” 遍結“致富果” 江蘇淮安:培育高素質農民 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2023-06-21 09:33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淮安深耕高素質農民培育,加快推進高素質農民產業類型、村組全覆蓋。目前,淮安農業從業人員76.8萬人,高素質農民占比78%。全市每年開展專業技能型、技術服務型、生產經營型等高素質農民培育1.6 萬人以上,其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0.6萬人。

一大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逐漸成為全市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先行者、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的引領者、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者,是淮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圖片

精準培育,鄉村振興有活力

淮安推行“政府主導、部門主管、主體實施、多方協同”的運行機製,履行好培育“主渠道”“主陣地”職能的同時,進一步挖掘、統籌農民教育培訓資源,組建“集團軍”協同作戰,形成以市農廣校為紐帶、7個縣區分校為骨幹、多個實施單位為聯盟的“1+7+N”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運行支撐體係,分層次、分類別、多元化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

從IT白領“跨界”變身高素質農民,劉衛春從來沒有想過,最終成就自己事業的,竟然是“種地”。日前,在盱眙縣龍誠田園的葡萄溫室大棚內,一個個彈珠大小的葡萄長勢喜人。葡萄藤下,劉衛春正在給十幾個農戶講授葡萄種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運用要點。“葡萄種植一定要降產量、提品質,采用標準化種植才能使葡萄的外形、口感達到預期。”作為具有高級職稱的“新農人”,劉衛春的龍誠田園是淮安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省級田間學校。多年來,他一直與南京農業大學的專家們一起鑽研葡萄種植技術,在當地開創了陽光玫瑰葡萄品種的種植先例,帶動周邊農戶更新葡萄種植理念,更加注重葡萄品質提升。那些一步一個腳印蹚出來的路子,一次次“試錯”後領悟到的經驗教訓,他都毫無保留地教給鄉親們。

“如今我的陽光玫瑰葡萄畝均純收入達到了2.5萬元,還獲得了江蘇葡萄展金獎。”劉衛春告訴記者,新品種的種植成功離不開市農廣校開展的分層分類精準培訓,不僅給“新農人”創業者提供了專業的技術谘詢和政策支持,還成立由數十名農業專家組成專家服務團,與果蔬種植戶建立“一對一”專家聯係機製,用新品種、新技術激發新的增長點。

圖片

高素質鄉村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有著顯著的示範引領作用。為此,淮安市不斷創新方式,圍繞全市5大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建立田間學校和開展農民職業技能、農業創業培訓。近年來,累計開展農業職業技能、農業創業培訓13.9萬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程度達78.8%。全市建立高素質農民培育省級示範田間學校22所、市級示範田間學校27所、縣級示範田間學校67所,評定鄉村振興技藝師380人、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32人。

平台扶育,抱團發展促增收

“糧食集中賣,價格高,還省事!”去年又流轉200畝地種植稻麥的漣水縣種糧大戶張言軍見到記者很是興奮。“我現在一共承包350畝土地種水稻和小麥,去年水稻豐收,縣裏高素質農民協會請收購商上門,價格實惠,還全部給現金。”更讓張言軍受益的是種子采購。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小麥種子,自己去市場買每斤約2.2元,通過集中采購,每斤隻要1.6元左右,按一畝地消耗50斤種子計算,自家350畝地如果全部種小麥,可節省1萬多元。

張言軍口中的高素質農民協會,是由漣水縣常盈橋稻麥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喬林中牽頭成立的全省首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盟—漣水縣高素質農民協會。“在縣農廣校的支持下,我們探索成立高素質農民協會,目的是將分散的農戶聚合成團,通過品種試驗、集中采銷、信用擔保等方式,助農戶增產增收。”喬林中說,如今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式的種植、銷售模式,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難以規避市場風險,隻有以高素質農民協會平台為抓手,構建培育全程鏈,實施服務全程化,報團取暖,才能讓農民的辛苦物有所值。目前,該協會吸納了106戶種植大戶加盟,聯合中化化肥等企業為成員提供農資服務,為會員每畝節本100多元。 “種出好糧食,賣出好價格。”喬林中表示,協會將繼續整合農戶資源,變“單打獨鬥”為“聯合作戰”,促進小農戶與大戶融合發展,讓土地產出最大價值。

圖片

從去年起,淮安市農民教育培訓係統創新打造服務平台—職業農民協會,開展“培訓你一輪,服務你全鏈”的培育服務模式。在漣水縣、淮陰區、盱眙縣等地先後成立由農技推廣專家、涉農企業負責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尤其是由農技、農資、農機、加工貯藏銷售等能手組成的地方職業農民協會,開展種苗農資采購服務、農技農機全程服務、農業金融保險服務、農產品加工銷售服務、農業發展谘詢服務等,為職業農民創業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職業農民協會通過農藥、化肥減量使用,農資集中采購,每畝降低生產成本120多元;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稻麥每畝增產60多公斤,每畝增收130多元,促進生態效益提升,提高了種植效益。

能人示範,“頭雁”引領“群雁”隨

昔日大學生,如今“新農人”。走進大學生方達創辦的噠噠牧業公司,隻見高大的雞棚內,自動喂料機正把飼料均勻地投放到食槽裏,一顆顆剛剛產出的雞蛋由傳送帶送到末端,由工人裝進蛋筐。2011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方達回到老家淮陰區淮高鎮,辦起了蛋雞養殖場。“我們實行無抗綠色養殖,年銷售額已突破1000萬元,成功注冊了無公害農產品,擁有了自己的商標。”回首創業之初的艱辛,方達感慨,為了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他主動尋求變革,參加區農廣校組織的技術培訓和專家講座,向養殖大戶“取經”,學習現代化養殖技術。2021年,方達被授予淮安市農業創新創優標兵和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榮譽稱號。

“頭雁”引領“群雁”隨,人才振興產業興。近年來,淮安市通過開展鄉村致富帶頭人培育,像方達一樣的致富能人不斷湧現。他們紮根鄉土,投身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彙聚新動能。

圖片

“2021—2025年期間,我市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6萬人,在提升‘老農’的基礎上,我市重點培育一批‘新農’,引進、貯備一批‘智農’,麵向涉農院校涉農專業學生開展創業創新培育,吸引他們回鄉下鄉創業就業;麵向農村及從業人員開展‘半農半讀’中高職教育、鄉村振興技藝師技術評價、創業帶頭人培育、田間學校創建工作。”淮安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邢國文說,力爭到2025年,全市平均每村培育有一名中高職學員、一名鄉村振興技藝師,每個涉農鎮街培育一名市縣級創業示範“帶頭人”和一個省市級示範田間學校。

截至目前,從淮安培育的高素質農民中,走出全國人大代表1名、全國勞動模範4名、全國三八紅旗手1名、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省三八紅旗手1名、市級勞動模範6名。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