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詞|從“為政以德”裏品中華民族智慧之治
2023-06-21 23:45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走進《中國智慧中國行》,循著古語的一筆一畫,讓我們共同開啟一段探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旅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也就是說德既是立身之本、為官之魂、為政之要,同時也是立國之基。這體現了“為政以德”理念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煥發出的蓬勃生機。

  “為政以德”最早出自《論語》“為政篇”,全句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的左邊也讀zheng(正),在它的甲骨文寫法中,下麵的“止”字就是一條腿,上麵的圓圈表示城邑,表示一個人正在向城邑進軍,也就是征伐。“政”字的右邊是一隻手拿了一個工具,這個字讀pu。“政”,有管理、治理之意。“為政以德”,即政府必須要用道德的方法來治理國家。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最高統治者如果能夠施行德政,就能夠像北極星受到滿天星辰的拱衛那樣,受到人民的擁護。“為政以德”反映了儒家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

  古代強調任人唯賢、為政以德,都是強調一個“德”字。這裏的“為政以德”有兩個層麵:一是為政者要學會用德,施行德政;第二是為政者要修德,就是提高個人的品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倡為官者應該從忠厚、誠實、清正、廉潔、謹慎、勤奮等方麵提升個人修養,注重任賢、愛民、納諫的政治品格。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員的政治標準首先他應該是個道德上的賢人,然後才是執政上的能人。

  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與人民群眾心連心。這種為民的思想實際上就是德政。在這樣一種德政過程當中,共產黨人形成了一係列偉大的精神,包括偉大的建黨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這些紅色記憶是對“為政以德”理念的一種生動詮釋。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先後湧現了“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四有書記”穀文昌等一批先進的模範人物。他們的忘我付出、無私奉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為政以德”的情懷和追求。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麵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時期,廣大黨員幹部為政之德體現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勇於擔當、開放包容、兼容並蓄的精神品格。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國共產黨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向前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我們黨始終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為了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更好地為政以德、從政以德提供了思想基礎、製度保障和力量源泉。

  在綿延五千年的曆史進程中,“為政以德”的理念深刻影響了曆代執政者的治國理政實踐。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發展“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不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交出一份不負人民的時代答卷。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