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詞|從“自強不息”裏探尋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力量
2023-06-25 14:36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走進《中國智慧中國行》,循著古語的一筆一畫,讓我們共同開啟一段探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旅途。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不同方式強調“自強不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說到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於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麵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

  自強不息,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一種基本精神,也是我們能夠應對各種挑戰、危機而生生不息的內在精神動力。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傳》,全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指生命本性。“強”指強大。“息”由“自”和“心”組成。在甲骨文中,“自”像鼻子,“心”是胸膛。

  “息”是氣從鼻入肺再呼出,有呼吸之意,後演變成停息。“不息”即永不停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天道運行不息,四時交替,晝夜更迭,歲歲年年,無休無止。君子應效法天道,自立自強,一直奮進。

  孔子就是中國古代“自強不息”精神的踐行者。他孜孜不倦,學而不厭,學思結合,誨人不倦;他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不管遇到什麼挫折,從不氣餒,從不懈怠。

  對於個體而言,“自強不息”指的是追求強大的主觀意願和行為;對於國家來講,由弱到強,由強到更強,就需要我們全民族有追求強大的主觀意誌和行為。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其著作《紅星照耀中國》記錄下20世紀30年代中國紅軍長征的一組數字:368天的長征路,有235天是白天行軍,18天是夜間行軍,5000英裏的長征路,平均114英裏才能休息一次。翻過18座山脈,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

  在中國革命的曆程當中,類似長征的壯舉並不唯一。無數中華兒女,以無畏的革命精神,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在這個曆史時期,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精神特質,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係,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推動中國革命事業勝利發展,成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我們勒緊褲腰帶研製“兩彈一星”,向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自強自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堅強意誌。

  到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銳意進取的姿態,不斷奮進,中國人的夢想逐一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曆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態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曆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十年來,三件大事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第一就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第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第三就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任務,實現了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可以說,到了新時代,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就體現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特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近的一個時代。自勝者強,自強者勝。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不會是一片平坦,中國共產黨人有信心、有決心,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