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江蘇 | 左宗棠與林則徐:一麵之緣 終身踐諾
2023-06-26 12:39

在南京長江路“總統府”東苑景區內,有一座陶林二公祠。這是清代光緒年間,南京鄉紳出資,由時任兩江總督左宗棠奏準朝廷恭建的,紀念的是一代名臣陶澍和林則徐。

當年為什麼要為這兩人合建專祠呢?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調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先後三次擔任江南鄉試監臨官,負責監臨在江南貢院(位於今南京夫子廟)舉行的江南鄉試。時清朝有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吏,其中駐地於江寧(今南京)的是兩江總督,時任其職的官員是陶澍,他於1835年進京述職、1836年又前往外地巡視防務,均不在兩江總督的署地南京。陶澍這兩次長時間外出期間,均由林則徐署理兩江總督。所謂“署理”,也就是暫時代理其官員職務。

清代兩江總督署舊址,位於今長江路292號的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即“總統府”)。就在這座曆史博物館的東花園內,有一處南京市文保單位,與陶澍、林則徐二人密切相關,這就是陶林二公祠。它是由後任兩江總督、晚清名臣左宗棠所建。清時既有一人一祠,也有雙人、三人、四人一祠的規製;有一地建多人祠,也有多地為一人建祠,一般建於其出生地和做過官的地方。陶林二公祠就屬於功臣專祠中的雙人祠。

陶林二公祠

左宗棠為何要為這二位前輩建祠堂呢?因為他與二人交情匪淺。先說陶澍,他可是道光年間的政壇巨星。任兩江總督九年期間,陶澍整改吏治、疏通漕運、消除鹽政弊端、興修水利、督辦海運,各項政績斐然,被張之洞譽為“道光以來人才第一”。鴉片戰爭前夕的1839年,陶澍卒於兩江總督任上,身後獲得了“文毅”這一帝王時代評價極高的諡號。

左宗棠與陶澍的交集,始於1836年。當時,已執掌兩江總督多年的陶澍,奉旨回鄉省親,路過湖南醴陵。而此時的左宗棠,隻不過是個科考兩度落第的書生,不得不受聘於醴陵淥江書院。在醴陵縣令的請求下,左宗棠為陶澍所下榻館的舍題聯曰: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其中,“印心石”是指在陶澍的家鄉湖南安化小淹鎮的資江中,有一塊長寬各約兩丈、凸出江麵約兩丈許的巨石,方正如同印章,因此而得名。陶澍少年時隨父親讀書於此一帶,故陶家書屋取名為“印心石屋”。1835年冬,陶澍獲道光皇帝特賞,蒙賜禦書“印心石屋”墨寶,在仕林中轟動一時。上聯所述就是道光帝禦筆恩賞一事,下聯引用了東晉初年名臣陶侃都督八州的典故,此人正是陶澍的先祖。此聯內容貼切,意境高雅,從而得到了陶澍的交口稱讚。

於是,陶澍主動邀見左宗棠,視之為奇才,縱論古今竟至通宵達旦,遂訂為忘年之交(陶澍年長左宗棠33歲)。二人聲望、社會地位何等懸殊,但陶澍對左宗棠的認識“始於對聯,鑒於關係,敬其才華,忠於人品”,欲以姻親關係助左宗棠一臂之力。他為6歲的愛子陶桄,求親於左宗棠5歲的長女左孝瑜。盡管左宗棠竭力辭謝這門親事,但陶澍誠懇地表示:“我已年老,將來幼子和家事都要托付於你。”

這場在外界看來“門第不配”的婚姻,直至日後左宗棠功業顯達,才為世人所感歎陶澍的識人之明。陶澍對於左宗棠的知遇之恩,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林則徐,他固以禁煙運動而名聞天下,但到了其人生的晚年,還做過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遭革職而被流放新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繼續胸懷社稷,在新疆各地做了詳細的實地考察,行程近3萬裏。此刻的林則徐,做出了清醒的認識與預判:“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但長年的輾轉漂泊,導致其疾病纏身,林則徐實在幹不動了,隻好上奏朝廷請求開缺回籍養病。

左圖為林則徐,右圖為左宗棠

1850年1月3日,返鄉乘船經過長沙的林則徐,與久已聞名而素未謀麵的左宗棠相見,二人在嶽麓山下、湘江水畔,放懷暢談天下大事。

在這場被稱為“湘江夜話”的曆史性會麵中,林則徐認為英法侵略者,尚不足畏,其失敗者,乃朝廷投降政策的所致。所足慮者乃是沙俄,俄國將是今後中國的大敵。

林則徐道:“新疆,對於內地官員,他們了解甚少。所謂千裏荒漠,實則是沃土千裏,瓜果累累,牛羊遍地。金、銀、玉石、煤、鐵藏量豐富,是中國西北的一大聚寶盆。”

接著林則徐又講道:“沙俄對我新疆虎視眈眈,覬覦久矣!內地兵禍四起,新疆若不利治,沙俄必欲吞之。老夫在新疆時日不久,很多事還來不及完成,必尋人以托之。”

左宗棠道:“新疆地廣人稀,而隻設將軍府,此乃朝廷製度一大弊端,宜早置行省,行郡縣製,加大內地向西域移民,大辦屯墾,廣植桑麻,興修水利,修建驛道,使新疆與內地臂指相連,方可穩固。”

二人談著談著,不知東方既白。

林則徐十分欣慰,確信眼前的這位青年人便是自己多年來尋覓的那個人,可以以大事相托。

於是起身從行篋中將自己在新疆5年多積累的全部資料與自己親自審訂的新疆詳細地圖,以及西邊邊防與俄國的動態等拿了出來,欣慰地對左宗棠說:

“吾老矣,空有禦俄之誌,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

“他日東南洋夷禦之者或有其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以吾數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著。”

聽罷,左宗棠心頭一熱,連忙起身長跪於船板,雙手鄭重地接了過來。並表示,日後若能效命國家定不負公重托。

同年11月,林則徐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抱病向朝廷上了最後一份奏折。奏折中,林則徐正式向朝廷新帝鹹豐皇帝舉薦了左宗棠。在奏折中林則徐稱左宗棠為“絕世奇才”“非凡之才”“可堪大任”。

寫完奏折不久,11月22日,一代民族英雄,晚清一代名臣林則徐走完了他為國為民的一生,長眠於福州金獅山麓。

林則徐去逝的消息傳到左宗棠後,左十分悲痛,揮筆寫下了流傳後世的一幅悼林公挽聯: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裏路大星頹。

至此,呼聲已經極高,朝廷多次應召未出的左宗棠不能不出仕走向前台了,於是以四品候補襄助曾國藩創辦湘軍。

從此,左宗棠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並濃墨重彩地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陶林二公祠對聯

1881年,即光緒七年,已是生命最後幾年的左宗棠,被朝廷任命為兩江總督,受印視事。

1883年正月,感覺時日無多的左宗棠與當地人民,感念於陶澍和林則徐治理兩江時為當地人民辦下的諸多好事,應地方百姓之請,在南京為陶澍和林則徐建了陶林二公祠,並作對聯曰: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

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複重來。

此對聯的上聯,特表陶澍任兩江總督時,治水兼漕運、改革鹽政之功,下聯則追憶了30多年前湘江之畔,林則徐對於自己的教誨和指導。此時的左宗棠,以陶、林二公的事業繼承者自許,在南京留下了一段佳話。

陶林二公祠堂原在距南京“總統府”東南220米處,即長江東街4號,大概位置在如今的江蘇省美術館新館。2001年被整體遷移至“總統府”擴建的東苑,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東花園。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波瀾壯闊一生的高光時刻,也令他成為中國禁毒運動的標誌性人物之一。今南京“總統府”西側,設有“江蘇禁毒展覽館”,與林則徐的祠堂位置遙而對應,時刻提醒國人: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王子木

本文原發方誌江蘇,經授權轉載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