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聚“能”蓄“勢”勇爭先,逐綠前行“碳”新路
2023-07-01 18:41

仲夏時節,萬物勃發,黃海之濱處處湧動著奮鬥的氣息和激情。

走進鹽城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池車間,智能製造的科技感令人耳目一新,全智能AGV搬運車有序運轉,按照設定程序將電池片半成品送往各個工序;在省重點工程——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豐華街道蜂聯創業空間科技產業園項目現場,各種機械不停作業,工程車輛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近日,“低碳之城 氫啟未來”鹽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氫能“豐”會舉辦,綠氫製儲運加用一體化(一期)、有機液體儲氫材料基地(一期)、氫燃料電池自動化電堆及發動機產線等一批新能源產業項目簽約落戶大豐……

站位全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大豐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堅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使命擔當,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賦能高質量發展,在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上勇當排頭兵。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6%,全口徑工業銷售、外貿進出口總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等指標保持全市前列。

創新驅動 產業升級再跨越

進入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最鮮明的主題。站在新的坐標,大豐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疊加機遇,把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作為“頭號工程”,以綠色低碳發展為“破題之鑰”,堅持規劃引領、基礎設施先行、產業錯位布局、園區協同發展,推動基地快出形象、早出成果,以“全局一盤棋”思維凝聚起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強大合力。去年,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順利實現“一年出形象”的目標,45項基礎設施工程全部開工、42個產業項目竣工投產11個,西河口片區啟動區加快建設。

鏈式集群發展綠色製造,2022年新簽約項目18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產業鏈項目占比62.5%,投資102億元阿特斯儲能、100億元天合儲能開工建設,100億元蜂巢動力電池一期量產。全口徑工業銷售突破1600億元,培育銷售超百億元企業3家、納稅超10億元企業1家,創成市五星級工業企業6家,在量的持續增長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產業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當前,大豐新能源及裝備製造、新能源yabo80 零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新興產業年突破450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銷售40%。本土上市企業5家、占全市一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各4家,被列入省首批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市、區)培育對象。

開放融合 凝聚發展新動能

大豐與上海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有著獨特的曆史淵源和緊密的現實聯係。大豐已成為上海域外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產能合作基地之一。作為鹽城沿海發展重要門戶、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大豐發展目標明晰——立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產業基地、合作園區等綜合優勢,建好全市對外開放的窗口。

2015年,鹽城、大豐兩級政府與上海臨港集團、上海光明集團簽訂《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開發建設合作協議》。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位於上海農場區域內,園區成立以來,兩地聯動發力,推動上海產業、項目、資金、技術、人才向大豐轉移。

圍繞新能源、新基建、新農業三大產業定位,集聚區彙集起正泰新能源光伏、泓順矽基半導體新材料、新時代節能科技等一批重點企業,簽訂航空產業園、新西蘭奶綿羊種源基地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被授予“長三角共建省際產業合作示範園”稱號。

近年來,開放成為大豐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質,先後建成上海、江蘇省級層麵共建產業聯動集聚區以及常鹽、蘇鹽等南北共建園區,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連續兩年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先後被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及上海、江蘇實施方案和上海、江蘇兩地“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2年大豐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8470萬噸、集裝箱52.7萬標箱,占鹽城港62.54%、100%。

綠色賦能 發展勁勢再提升

2019年,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成功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遺產空白。在大豐,設有麋鹿、珍禽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景區6家,生態係統生產總值(GEP)列全國市轄區第3位。為了讓更多市民能夠近距離欣賞黃海,從2020年起,大豐沿南起川東新閘、北至王港新閘的海岸線,打造一條總長約25公裏的觀海廊道,道路兩側設置若幹觀海、觀鹿、觀鳥及下灘節點。

風從海上來,吹來無限生機。近年來,手握廣袤無垠的黃海灘塗資源,大豐發展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全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以金風科技、中車電機等企業為龍頭,大豐已形成整機及相配套的電機、葉片、海纜、塔筒、機艙罩、葉片成套芯材等研發製造及運維服務的產業鏈條,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初步形成。

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十三五”期間,大豐全區海上風電規劃容量415萬千瓦,約占江蘇的30%、鹽城的50%,成為江蘇打造“海上三峽”名副其實的主戰場,有力詮釋“中國風電看海上,海上風電看大豐”的行業共識。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380萬千瓦、占全市30%,2022年發電量近92億千瓦時,超過全社會用電量。

夏恒瑾 曾路嬋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