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在解決急難愁盼中彰顯人民至上
2023-07-17 09:53

【光明論壇】

  作者:王道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浦江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倡導並帶頭下訪接訪群眾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近年來,浙江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斷深化拓展,推動“浦江經驗”從點位到線麵、從場景到全景、從一縣之策到全省實踐,將以“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係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為主要內容的這一經驗持續發揚光大,解決了大量群眾關心的實際利益問題,夯實了黨的基層基礎,改善了幹群關係。“浦江經驗”已經成為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典範之作。

  “浦江經驗”通過創新和推廣信訪方式,直麵信訪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實際工作成效取信於民,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過程中充分彰顯人民至上理念。馬克思指出,凡是把人的發展作為目的的社會,就是崇高的;反之,為了某種純粹的外在目的而犧牲人的發展的社會,就是“鄙俗”的。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信訪是矛盾問題最集中的呈現形式。2003年,習近平同誌首創省級領導下訪接訪的先河,帶領省直部門和市縣領導到當時信訪問題最為突出的浦江縣進行下訪,並親自接待9批20多名來訪群眾,解決了20省道改造工程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示範引領下,二十年來浙江省、市、縣三級領導共通過幹部下訪疏導化解20餘萬件信訪事項。事實表明,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必須始終堅持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從解決廣大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著手,努力推動實現發展由全體人民共享。

  “浦江經驗”通過創新和推廣基層治理模式,在夯實社會基層基礎中彰顯人民至上。“浦江經驗”將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實到城鄉、社區,推行各級領導幹部下訪,不僅使人民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公平保障、利益得到有效維護,而且將基層治理中“你”和“我”的關係轉變為“我們”的關係,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最近二十年來,浙江省先後製定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黨員幹部直接聯係群眾等製度,規定省級領導每半年下訪1次、市級領導每季度下訪1次、縣委領導每月接待群眾來訪1次,開展“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和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將自上而下的“浦江經驗”與自下而上的“楓橋經驗”融為一體,形成基層治理的完整閉環,提供了以信訪工作改革為牽引,帶動社會治理全麵提質增效和確保社會大局長期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浦江經驗”通過創新幹群互動模式,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鞏固和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在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中彰顯人民至上。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誌的持續關注下,浦江接訪後的兩年內20省道浦江段拓寬改造工程完工,一封蓋有浦江西部山區97個村民委員會印章、代表沿路20多萬村民的感謝信寄到習近平同誌手中。“省委書記與97個印章”的故事啟示我們,“浦江經驗”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它變“群眾訪我”為“我訪群眾”,以實際行動證明信訪確實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浦江經驗”通過將傳統的科層製扁平化,通過領導幹部與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圍在一張桌子上”研究問題、交流心聲,不僅拉近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物理距離,而且使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之間心意相通、氣息相融,生動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群眾史觀。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是一切工作的目的。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廣大黨員幹部需要靜下心來、拿出時間精力,認認真真、原原本本地學習“浦江經驗”提出和發展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幹部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做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深入基層一線,往矛盾窩子裏鑽,與人民群眾麵對麵、心連心,通過民呼我應、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等實際行動和製度安排,把各項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窩裏”,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讓我們黨的“人民性”這一永恒的價值底色熠熠生輝。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7日 02版)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