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大飽眼福!帶你一覽明青花的迷人多變
2023-07-20 09:23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青花瓷,是指用鈷顏料在素胚上繪畫,罩以透明釉,放入窯內,一次性燒出的白底青花釉下彩瓷器。元明清三代,在工藝美術領域,青花瓷是一顆極其耀眼的明珠,它作為中華文明的使者,跨過神州大地的萬裏疆域,到達寰宇的每一個角落。其中,明青花以其精美雅致、清新脫俗更勝一籌,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尤以永樂、宣德、成化三朝最為出色。

  “洪武時代——明代南京曆史文化遺產特展”就集結了一批明青花精品瓷器,今天,策展人胡學捷帶你領略它的迷人多變。

圖片

永樂青花:充滿藝術美感

  成祖朱棣迷戀溫柔甜淨的白瓷,所以當時位於景德鎮的明禦窯廠創燒出甜白釉,為青花彩繪作了很好的襯托。

  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蘇麻離青,這是一種低錳高鐵的鈷顏料,發色青翠明豔,在甜白底上,愈發清妍奪目;青料凝聚處呈現烏黑濃重的“鐵鏽斑痕”,有一種影影綽綽的朦朧美;更有新穎別致的暈散現象,類似中國水墨畫的暈染效果。

  再加上胎質細膩、造型優美、構圖疏朗,使永樂朝青花瓷充滿藝術美感。

  現場展出了一件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瓷碗,白釉白中閃青,釉色滋潤勻淨;青花濃重豔麗,自然暈散,色濃處“鐵鏽斑痕”明顯,是一件工藝成熟的藝術佳品。

圖片

明 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碗

宣德青花:蘊含文人畫意趣

  宣宗朱瞻基是一位“左手江山、右手藝術”的帝王,不但能把國家治理好,還極富藝術才華。在宣德朝,青花瓷不僅燒造量大,其品種之多也是空前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因為朱瞻基癡迷鬥蟋蟀,青花瓷中還出現了蟋蟀罐;又因他擅長文人畫,“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無不臻妙”,所以光蟋蟀罐的青花紋飾就有行龍、鳳穿花、花卉、瓜果、天馬、蓮池珍禽、櫻桃畫眉、白鷺黃鸝、獵犬飛鷹等十多種。

  不過,現代考古發掘與科技檢測表明,宣德朝青花瓷使用的並不是蘇麻離青,而是一種低鐵高錳類國產鈷顏料,呈色是純正藍色中略帶紫調。

 

  現場展出了一件宣德青花把蓮紋盤,盤心繪“一把蓮”,這種將蓮花、蓮蓬、茨菰、紅蓼、香蒲等水生植物用錦帶紮成束狀的紋飾,始見於宋代耀州窯青瓷,諧音“清廉”,象征“清廉高潔”。

圖片

明  宣德  青花把蓮紋盤

成化青花:飽含中式美學意蘊

  提起憲宗朱見深,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姐弟戀,因其本人的藝術素養頗高,誕生了聞名於世的成化瓷,主要有兩種:一個是鬥彩,另一個就是青花。

  永樂、宣德兩朝青花瓷,以濃重的青花發色著稱於世,有極強的異國情趣;成化之後,青花瓷青花發色淡雅幽菁、底釉如脂如玉,以飽含中式美學意蘊的麵貌出現在世人麵前。

  現場展出的青花麒麟紋盤、青花嬰戲紋碗等均為明中晚期青花瓷的典型代表。

圖片

明  青花麒麟紋盤

  明青花的迷人多變,離不開洪武時代打下的基礎。洪武二年,承襲元代“浮梁磁局”的明禦窯廠在景德鎮建立,從出土的一批洪武青花大盤、罐、壺、碗等瓷器來看,當時的青花瓷胎體厚重、器型碩大,有元代遺風;但紋飾已一改元青花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當時嚴格的質檢製度也應用到瓷器燒造上,明禦窯廠對出廠的禦用器,須經過兩次揀選,不合格的一定要打碎。在用工製度方麵,每個製瓷工匠必須去明禦窯廠服役四年,這樣,官窯的先進技術可以提高民窯的水平,而民窯的自由活力可以激發官窯的創新。

圖片

  我蘇特稿  記者/子野 編導/奚欣晨 攝像/謝自強 設計/唐詩韻 視頻/陳磊  參考:江建新《明禦窯廠遺址出土洪武官窯器及相關問題》,張浦生、霍華《青花瓷鑒賞與收藏》,《國寶說|清新脫俗的明代青花瓷》,等等。 

點擊視頻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