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成旅遊新寵,如何“鏈接”一座城?
2023-07-20 17:21

從“日行三萬步的特種兵式的旅遊”和“蹭老年旅行團的黃昏遊”,近日,以Citywalk為代表的新型旅行方式成為了年輕人旅行方式的新寵。與“精心計劃”“高強度”“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大相徑庭,Citywalk強調的則是“隨心所欲”“慢節奏”,以及“沉浸式”的體驗。如何體驗地域文化、通過博物館打卡曆史人文,受訪者們對記者分享了他們的城市漫遊方式。

圖片

 

目之所及皆是風景,

Citywalk成新寵

此前,小紅書發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中,Citywalk就位列第五。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旅遊調研報告》提到,在躺平式旅遊、就地旅遊、跟老年團旅遊、“特種兵式”旅遊等幾種新型旅遊方式中,82%的人想嚐試Citywalk,排名第一,且遠超其他旅遊方式。

據公開資料顯示,Citywalk最早的概念來自英國倫敦,主要的概念是travel as the local(像當地人一樣旅行),指的是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參與者有計劃地行走在一條精心設計的城市旅遊路線上,以旅遊視角探索城市的變遷、曆史與文化,深入地感受一座城市的溫度與厚度。

Citywalk發展到現今,也泛指一個人或是和朋友一起毫無目的地在城市遊走,不必刻意去網紅地打卡,而是選擇隨心自在地在街上穿梭,用腳步和鏡頭來記錄城市、感受城市。因此,Citywalk也被許多愛好者翻譯為“城市漫步” 或“城市行走”,有的網友給這個舶來詞套上一個更接地氣的名稱,“瞎溜達”或是“壓馬路”;Citywalk參與者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想深入感受另一座城市生活和曆史文化的外地遊客,另一種是對本土城市人文曆史感興趣的本地人。

雖然都是Citywalk,但不同"City walker"走的路線或許各不相同。有的人在“城市漫步”時會跟朋友猜拳決定是往左還是往右;有的人會在走到路口時遇到綠燈就直走,紅燈就拐彎,主打一個“隨心所欲”。很多外地旅客就會選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去尋找博主走過後分享的Citywalk路線。有些想深度遊的"City walker"會去報Citywalk團,帶研學性質的Citywalk團當下也以各種形式流行開來。

說到底,Citywalk隻是一種旅行方式,一種與城市產生“鏈接”的方式。旅客可以以一種更直接、更有趣的形式進一步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本地人也可以在閑逛中重新認識故鄉。隻要用心去感受走過的地方,其實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可以與美好不期而遇。

圖片

 

他們漫步南京大街小巷,

傳承地域文化

在南京就活躍著一個“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15年來舉辦了665期城市漫步活動。每周一期對南京城市曆史文化遺跡、人文遺產展開尋訪記錄工作,設定尋訪南京“外十八城門”“古金陵四十八景”等主題,可謂早早引領Citywalk風潮。2008年3月,當時城南麵臨大麵積拆遷,熱愛南京的東北人高鬆和三五文物和攝影愛好者,就希望用影像把老城南“保存”下來,積累了很多珍貴資料。

“元老”級成員舒克也熱衷於拍老門東的老房子,2011年他接手這個公益團隊策劃組織活動後,更降低了團隊的專業門檻,歡迎更多網友報名參加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現在每周六的活動有近百人參加,多則達到200多人。有些景點成為遺跡不為人所知,比如為探訪《金陵四十八景》之“虎洞明曦”,團隊就不止一次去江寧行走。團隊裏不僅有來自各行各業、熱愛南京文化的普通人,還吸引了國際友人跟隨他們的路線來打卡南京。

舒克說,“我們宗旨是公益性,讓更多人熱愛南京,了解南京,讓南京地域文化傳承下來。在行走中既鍛煉了身體,又了解了知識,傳承了文化。許多人也是參加我們活動後,才知道親戚朋友來南京不止可以去玄武湖和紫金山家,門口有這麼多曆史傳說和故事,有這麼多可以去的地方。漫步在南京大街小巷,每個巷子都有曆史掌故,一個個去看,根本走不完。”

圖片

 

網紅博物館約不到?

博物館達人這樣打卡

當下博物館遊熱度不減,成為人們休閑生活中的“文化大餐”,暑期“遛娃勝地”,也是Citywalk絕佳之選。來自安徽的汪媛是江蘇“博物知旅”達人推薦官,兼職在做的@山禾Viyo賬號中,記錄了她業餘時間的文博足跡,從文創開箱視頻,到探訪區縣博物館的文化大展、打卡大運河非遺文化園非遺體驗館等等內容紛呈。她告訴記者,“2016年,我就住在安徽博物院旁邊,結識了不少朋友一起去逛博物館,發現博物館是一個很好地呈現曆史變遷的窗口。當時博物館裏人不多,就想通過公眾號和微博多做點宣傳,在當地有了小小影響力。”

後來《國家寶藏》這樣的文化綜藝播出後,帶火了很多博物館。當下網紅博物館約不到?這樣的煩惱對汪媛來說還好,她想做的是宣傳那些值得一去但還不火的博物館。“我覺得熱門館去的人很多,但很多小眾館與專題館還鮮有人踏足,後來就通過短視頻跟大家分享去博物館裏值得去看的東西。不要一味跟風,我更想去宣傳那些很值得一去,但許多人還不知道的博物館。”

文博係列在短視頻分類裏頗為小眾,汪媛從去年正式開始做短視頻,不直播不帶貨,視頻都是出去玩的時候順便拍的。博物館視頻對專業性要求很高,拍攝前她會做很多資料收集,了解近期特展,有時也會求助文旅部門和博物館方。常常一座博物館要拍好幾期,拍攝本子要根據體驗反複修改。她說,現在很多人去城市第一站會去博物館,身邊的朋友都會把逛博物館當成一種很好Citywalk形式,以博物館之“美”涵養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認同,更好地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

實習生 徐詠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