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映動畫片《頭腦特工隊2》繼續將人的情緒擬人化,13歲的萊莉進入青春期,大腦中的情感角色除了原有的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還萌生出更為複雜的情緒——焦焦、慕慕、尬尬和喪喪。而焦焦曾一度掌控萊莉的大腦,使她陷入被焦慮主宰的恐怖境地。
影片上映後,引發很多觀眾共鳴,當下社會中,我們反複提及“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怎麼才能真正做到“情緒穩定”,《頭腦特工隊2》或許有所啟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張燕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采訪時表示,人們常常審判情緒是好的還是壞的,這部電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不存在什麼好情緒和壞情緒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其價值,如果利用得當,消極情緒也能對自身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社會化使得人類的情緒更豐富
電影裏萊莉的情緒日漸豐富。張燕解釋說,嬰兒剛出生時就有了基本情緒:喜、怒、哀、懼。喜悅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力量,當嬰兒生理需要得到滿足,比如吃飽了,自然是喜悅的;反之,便會產生攻擊和憤怒,比如出現“壞媽媽”的評價,同時也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哀傷、難過,表現為哭鬧。當孩子麵臨危險時會出現生存恐懼。隨著孩子成長,這些基本情緒會得到豐富和演變。張燕表示,當人類有了目標和理想,又會擔心自己不能實現,潛意識裏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尤其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時,容易產生係列複雜情緒,“包括電影裏萊莉出現的羨慕、尷尬、抑鬱、焦慮等,都是正常人會麵臨的情緒壓力”。可見,社會化會使人類比其他動物的需求更多一些,產生的情緒也更豐富,每種情緒的程度不同,形容的詞語也不同,比如因恐懼未來而產生的害怕、擔心、焦慮、緊張、驚恐等,都是恐懼不同程度的表現,我們需要學會用比較精準的詞語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而且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不是單一的情緒,是很多情緒的綜合反應,比如《頭腦特工隊2》裏萊莉打冰球的體驗,就摻雜著喜悅、恐懼、焦慮、沮喪、憤怒等多種情緒。”
消極情緒應積極釋放,而不是控製起來
在某些語境裏,“情緒”甚至是一個貶義詞,可見,情緒是相當複雜的。張燕表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有積極和消極的區別。
積極情緒,是正向情緒或增力情緒,讓我們得到快樂,提高效率,增進人際關係,促進成長。比如,愛、同情心、熱情、微笑、愉快、快樂、幽默、幸福感等。
消極情緒,則是負向情緒或減力情緒,可能產生嚴重後果,阻礙個體的成長。比如,恐慌、害怕、憤怒、焦慮、嫉妒、內疚等。
據情感科學家達切爾·凱爾特納的觀點顯示,悲傷、憤怒和恐懼等消極情緒,在我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厚的聯係,培養同理心,並在生活中起到警示作用。
追求情緒穩定,就需要擁抱每種情緒,而不是去壓抑某種情緒。張燕說,因為消極情緒能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受,我們常常選擇暫時遺忘,而這種遺忘是將情緒壓抑到潛意識裏封存,並非真正消失,所以需要釋放情緒,而不是控製情緒。
消極情緒也有積極作用,就看你怎麼利用它
既然焦慮等消極情緒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那如何讓消極情緒發揮積極作用呢?張燕給出一些建議。
1.提升對消極情緒的認知。
接納自我情緒的多樣性,能促進對他人複雜情緒的接納。如果我們不接受自身的某種情緒,那麼,當身邊人產生類似情緒時我們就不容易跟對方感同身受,繼而影響人際關係。
其實,能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一個能看見自己情緒的人,可以區別自己與他人感受的邊界,繼而放下自我投射,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
2.焦慮因壓力而來,同時也是行為的動力。
適度焦慮是一個人取得階段性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完全沒有壓力,就容易躺平,懶散、缺乏行動力、無所事事,消耗時間也浪費生命,而適度焦慮能激勵我們朝向目標前行,克服困難,給自己勇氣、信心。
但如果期待過高,又信心不足,則容易提高焦慮值,從而影響效率。應調整偏執想法,安心學習和工作,接受現實,從容應對,把焦慮值調整到正常狀態。
3.產生消極情緒時不急於作判斷。
《頭腦特工隊2》用心理學中意象化、象征的技術,把人的一個個記憶變成意識流裏的一根根連接線,形成對應的認知和情緒,最後彙聚成一個核心的信念。其更強調每一件事的作用,每一個念頭和情緒的意義,它們構成了一個真實的自我,有自我肯定也有自我否定,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而這恰恰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所以說,我們的每一個經曆都很重要,越想拋棄它,就越會丟失自己,應該擁抱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正因為有了這些好與不好的一切,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4. 探索情緒背後的認知。
電影裏,萊莉進入青春期後,早晨起床會莫名其妙的憤怒,這與青春期的生理反應有關;對父母大吼大叫後又會內疚、難過,因為她有“要對父母禮貌”“要做個好孩子”等認知。
如果此時我們停下來,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並獲得他人的理解和聆聽,是非常重要的。反之,情緒找不到出口,被壓抑到潛意識,則會形成糟糕認知,就會認為自己真的不夠好。
這種情況下,建議成年人進行自我療愈,用自我對話的方式來探索自我,比如“此刻,我的情緒有哪些?影響這些情緒的想法有哪些?我最終的需求是什麼?”如果能靜下來,並不帶批判地思考,那麼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內心都是柔軟、積極的,我們希望成為好的人,有用的人,優秀的人,受歡迎的人……當我們找到這種動力和力量,我們會釋然。我還可以努力一點點,即使暫時做不到,但我也是有價值的。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實現真正的情緒穩定
總之,任何一種情緒來襲時,我們都不要輕易地將它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勇敢地接納它,自然地讓它過渡,跳出情緒看到自己的核心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做到真正的情緒穩定。
張燕說,正如影片中樂樂所言:“情緒們無權決定萊莉成為怎樣的人。”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隻是我們自我認知過程的一小部分,而隻有這些零散的自我認知不斷積累和彙聚,才能建構成完整的自我。無論是一味沉溺於“我很好”的虛幻優越感裏,還是困頓於“我不夠好”的持續自我否決中,都隻會給人製造巨大的麻煩和痛苦。隻有意識到“我有閃光點也有不足,我是多麵的”,能夠真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才能找到通往內心平靜與自我成長的正確道路,實現所謂的“情緒穩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