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應有之義。鎮江2012年列入第二批全國低碳試點城市,2014年入選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是江蘇省唯一的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十年來,鎮江用實踐落實理念、用創新破解難題、用堅持追求目標,積極探尋綠色轉型之道、減汙降碳之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低碳品牌持續擦亮。
綠色產業是打造美麗鎮江的主引擎
近年來,鎮江市從產業、能源、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打開突破口,在綠色發展中尋找新的機遇和動力。在產業高端轉型方麵,在國內率先出台《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係》,創成江蘇唯一的國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諫壁電廠萬噸碼頭的這台橙色的大型設備就是抑製塵卸船機,隨著2023年設備的成功投運,卸船機碼頭主要揚塵排放指標下降了90%,抑塵效果達行業領先水平。除了發電廠的應用,這項技術還推廣到了散貨碼頭、礦山等場景。國能江蘇諫壁發電有限公司燃料運維部主任顏敏介紹道:“我們這個是國內首台使用荷電多相流抑塵的卸船機。這是我們團隊和駐鎮高校聯合開發的一個針對碼頭卸船機械的抑塵裝置。”
2021年3月1日中國第一部流域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開始實施,火電廠麵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高效實現煤炭超低汙染接卸運輸。“保護法”的實施對國能江蘇諫壁發電有限公司輸煤係統降塵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廠區內原先輸煤係統無法實現作業區域全覆蓋,抗風性不足,容易與粉塵一同隨環境風擴散。為此,企業積極利用當地高校資源提升安全環保能力,與江蘇大學合作推進科技項目“基於荷電多相流技術的電廠粉塵無組織排放控製和抑塵技術研究及應用”,在卸船機、輸煤廊道上進行安裝應用。
顏敏介紹:“從源頭上進行治理,抑塵,而不是二級、二次收集灰塵,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除塵,避免了二次汙染和二次處理,一次性地徹底解決問題,對環保應該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所謂荷電,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靜電,我們把靜電加注在水霧上麵,讓水霧具有更好的吸附作用,讓粉塵集聚成團迅速沉降。應用多相流的原理,使用風霧或者水霧把固體擴散的無組織排放的粉塵集聚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裏麵,使它迅速地進行沉降。
通過項目實施,在煤炭轉卸造成的無組織粉塵汙染濃度可降低85%以上。具有能耗低、用水量少等諸多優勢。對碼頭降塵、減輕環保壓力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同時發展了一套廣泛應用於輸煤係統物料轉運的荷電多相流粉塵抑製方案,解決物料轉運過程中無組織粉塵控製問題,通過技術創新手段,提升港口粉塵和廢氣防治。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現場的實測,有效降低了現場的粉塵,國家的標準是每立方米4毫克,通過上了這套設備以後,我們目前的粉塵檢測下來已經低於每立方米1毫克,粉塵抑塵量基本上達到了設計的標準,甚至優於標準。”顏敏說。
生態修複是打造美麗鎮江的壓艙石
近年來,鎮江市深入推進長江造林綠化和濕地保護,建設生態景觀防護林6590畝,沿江兩岸沿線1公裏範圍內森林質量提升約1.9萬畝,初步建成“一帶多點綠美長廊”保護格局。從嚴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設立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7000多畝江灘濕地全部停止並退出農業生產、水產養殖活動,“水中大熊貓”江豚從芳蹤難覓到漸趨活躍,三五成群戲水畫麵頻現長江鎮江段。
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團隊調查人員陸凱說:“市區發現陸生脊椎動物188種,其中有鳥類164種,從珍稀瀕危的物種情況來看,我們有發現青頭潛鴨,它是極度瀕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還有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讓人比較驚喜的是,在我們調查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在鎮江已經有多年沒有記錄的物種,例如我們在豚類保護區江灘上有發現罕見的遷徙候鳥黑眉葦鶯,以及我們在十裏長山通過紅外相機捕捉到多年未見的種類花麵狸。”
防治攻堅是打造美麗鎮江的定盤星
截至目前,鎮江市年度534項治氣工程已完成64.8%,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已淘汰871輛,全市重點企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1.2%、11.9%、4%。實施年度水汙染防治重點工程34項,今年1-6月太湖流域21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麵水質優Ⅲ比例100%,排查整治工業“散亂汙”企業163家。推進高風險遺留地塊管控及重點項目修複,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累計完成治理行政村218個,治理率達45.6%;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成“無廢細胞”7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