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
“叮叮當,叮叮當……”鐵錘敲打著銅皮,發出鏗鏘的聲音。喀什古城,喀什銅器第六代傳承人阿卜杜熱伊木·艾力一手揮動著鐵錘,一手轉動著銅皮,神情專注地製作著銅器,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在他黝黑幹燥的手上,不一會兒,一個銅盤就現出雛形。
阿卜杜熱伊木·艾力和弟弟正在製作沙漠咖啡爐。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今年22歲的他,自小便跟隨爺爺和爸爸學習製作銅器,雖年輕,但他製作銅器的技藝卻爐火純青。“喀什古城擺放的大件銅器,基本上都是我和弟弟製作的。”阿卜杜熱伊木言語中透著自豪。
或許是因為匠人的自豪,也或許是因為心中存有夢想,每天早晨,00後兄弟倆都會趕在古城開城儀式前到達古城。“我喜歡跟著遊客一起入城,看著他們在我們製作的銅壺、熱瓦普前合影留念,心裏特別驕傲。”
阿卜杜熱伊木介紹,製作這些大件銅器用時比較長,有的需要幾個月,有的需要一年多。當經過十多種工藝技法、成千上萬次捶打的銅器製作完成時,他和弟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摟著肩膀,舉起手機在銅器前自拍。
跟家裏老一輩銅器製作人不同,阿卜杜熱伊木兄弟倆經常會把製作的銅器及銅器製作過程拍成照片或視頻發在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平台,這為他們帶來不少訂單。其中一款叫沙漠咖啡爐的銅器,今年3月至今已被網友定製了20多個。
阿卜杜熱伊木·艾力銅器店裏的手工銅器。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和喀什古城所有銅器製作傳承人一樣,阿卜杜熱伊木不需畫圖紙,僅憑眼力、手力和心力,就能製作出顧客喜歡的銅器。去年夏天,北京一所高校美術教師現場見識他的手藝後,立即加了他的微信。回京後,那位教師把自己喜歡的一個古董照片發給阿卜杜熱伊木,請他照此仿製一個,兩個月後,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古董”就到貨了。此後,阿卜杜熱伊木經常會收到這位教師和他朋友發來的照片,“從去年到現在,他們已定製了十多件銅器了。”
手藝被顧客認可,阿卜杜熱伊木開心不已。他坦言,手工製作不同於機械製作,一千個物件就有一千個樣子,做出來的東西原生態、有韻味、有靈魂,還可以根據顧客需求,隨時調整,“隻有顧客認可,銅器才有市場,這門手藝也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阿卜杜熱伊木·艾力(中)給遊客介紹銅器。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切料、造型、刻紋、拋光、淬火、打磨、裝飾……喀什銅器製作技藝屬於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阿卜杜熱伊木介紹,操作這些工序需要耐著性子、守住寂寞,哪怕一個簡單的銅器,不砸上幾百錘都是達不到要求的。“爸爸說,我們打的不是銅器,是耐心。”阿卜杜熱伊木攤開兩隻滿是汙漬的手說。
和喀什古城其他銅器店不同的是,阿卜杜熱伊木的店裏,擺放的除了各類手工銅器,還有一本《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第二輯)——鍛銅與銀飾工藝》,喀什銅匠艾力·艾白都拉家族六代傳承人的那一頁被翻開擺放在櫃子上。
“這個6歲的人就是我。這個是我爸爸,他製作銅器的技藝非常高,他製作的一件銅馬鞍被一家博物館收藏了。”阿卜杜熱伊木指著書中的合影說,“他要求我和弟弟一定要繼承這門手藝。他還說,學手藝要活到老學到老,要和同行多交流,這樣才能把手藝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