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一緩,“廢地”變“寶地”!南京大力推進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
2024-07-19 18:04

微波漣漪、魚鳥雲集,舉目遠眺,隻見水天一色、美不勝收……廠區裏也能目睹青山綠水的詩意畫卷,這處位於江蘇南京江寧的高新區汙水處理廠,它有著一個特別的名字——生態安全緩衝區。什麼是生態安全緩衝區?如何讓生態安全緩衝區更好地發揮作用?

 

圖片

因地製宜,“工程水”變成“生態水”

“江寧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是全省首家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也是首座建在汙水處理廠廠區內的安全緩衝區。”江寧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範紅軍說道。

據了解,江寧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濕地項目位於方山腳下,緊靠南京繞越高速東側,原來是江寧高新區汙水處理廠內一塊廢棄荒地。為充分發揮自然生態係統淨化降解功能,江寧生態環境局會同江寧水務集團先行先試,在城鎮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用於城市近郊的集約型生態濕地處理新模式。

“生態安全緩衝區就是讓尾水先集中到一個區域‘緩一緩’,再流入河道。”範紅軍介紹,“我們結合高新區汙水處理廠現狀,因地製宜,通過利用其三四期廠區周圍原有的荒地和自然溝塘進行生態修複,采取‘生態芯濕地+表麵流濕地+河道生態修複’的組合工藝,構建出一個‘生態淨化型’的生態安全緩衝區。”

“目前整個工程總處理規模為1.5萬噸/日,共分為兩期建設。”江寧水務有限公司高新區汙水處理廠廠長昝庭超說道。“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生態芯濕地’和‘表麵流濕地’兩道工序。通過緩衝淨化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後,再流入河道,實現汙染物濃度有效削減和治汙成本的顯著降低。”

二期則是利用一期表麵流濕地南側的荒地建設垂直潛流濕地和沉水植物塘,並結合15畝農田作物種植區,探索利用生態安全緩衝區實現城鎮生活汙水和稻田尾水融合處理模式,進一步拓展生態安全緩衝區的功能。“我們利用準Ⅳ類出水對方山溝進行河道生態補水,避免枯水季河道斷流,促進流域內的水體有序循環,有效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最終實現尾水由‘工程水’向‘生態水’的轉變。”昝庭超說道。

 

圖片

釋放紅利,“廢地”也能變“花園”

隨著江寧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的建成,這塊人人不知的廢地變身“微型公園”和“動物家園”,河道水質顯著改善,生態環境日趨向好。“這兩年,我們也漸漸看見黑水雞、白鷺、大雁、夜鷺等越來越多的新居民來此‘安家’。”提到生物多樣性,昝庭超臉上是滿滿的自豪。

除了提供淨化水質、涵養水源、保護動物等生態效益外,江寧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將要打造對外開放的城市生態濕地景觀公園,讓附近居民也能來此休閑遊憩、健身散步,成為江寧區的一道生態濕地特色景觀。

“同時,我們還通過廣泛動員、積極鼓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以各種有效方式參與濕地保護修複。”昝庭超說道,“結合廠區內建設的水-Park科技館,以水環境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為主題,開展城市汙水處理等生態環保教育,同時開展供水安全等用水教育。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大中小學生和市民朋友近萬人。”

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目前,江寧都市型生態安全緩衝區已榮獲“中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生態安全緩衝區示範項目”等多項榮譽。

養好管好,“生態”撐起“南京綠”

涵養河湖水質、築牢綠色屏障,目前,南京已建成7個生態安全緩衝區,成就了一處處別有韻味的自然景觀,打造出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也走出了生態保護與民生環境改善的共贏之路。

生態安全緩衝區該如何管護?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印發《江蘇省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及建設技術指南的通知(蘇環辦〔2021〕49號),分別發布了生態安全緩衝區生態淨化型、生態涵養型、生態修複型和生態保護型四類項目的建設技術指南,對建設和管護都提出了明確的技術要求。

“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不能千篇一律,我們要養好更要管好。”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已建成的緩衝區,生態環境部門會監督汙水處理廠加強後續配套管理,特別是水生植物的維護工作,同時根據不同緩衝區的特點和規模,及時跟進項目實施各階段的監測效果。

“我們希望能夠以目前的基礎總結梳理,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南京經驗’,大力推進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不斷提高生態涵養功能,讓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同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通訊員 劉夢潔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編輯:王育昕

校對 陶善工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