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 題:“中國發展經驗走向中亞”
作者 陳天浩 何路曼 管娜
日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圓滿結束對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國事訪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國人民帶去何種福祉?不斷發展壯大的“上合大家庭”如何為地區和世界帶來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對此,“東西問·中外對話”欄目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中亞室主任許濤,馬克蘇特·納裏克巴耶夫大學教學教授賈娜(Nurzhanat Ametbek),展開對話。
對話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7月2日至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被稱為是中國麵向中亞國家和亞歐大陸開展的又一次重大外交活動,您認為此次訪問有何重要意義?
許濤:哈薩克斯坦是上合峰會的主辦國,也是中亞大國。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鄰國,無論從周邊穩定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合作發展的角度來講,哈薩克斯坦都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夥伴。近年來與中國關係發展較快,合作水平很高。
2019年,托卡耶夫正式擔任哈薩克斯坦總統之後到訪中國,中哈簽署了聯合聲明,將兩國關係由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升級為永久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可以說,目前中哈關係是中國與該地區國家雙邊關係級別中最高的。
通過這次訪問,中哈兩國可以加深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這對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將非常有意義。
此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提出後,中國和塔吉克斯坦之間的經濟合作發展很快。兩國在交通、能源、建材等領域的諸多項目,對塔吉克斯坦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賈娜:首先,中亞地區是中國的近郊。雙方地緣相鄰,中國人民和中亞國家人民共享悠久的曆史。中亞地區位處地理要衝,自然資源豐富,因此頗具戰略意義。對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其他中亞國家來說,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此訪的重要性還源於雙邊的經濟關係,旨在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加強經貿合作。中亞是當前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將中國同西方世界和中東地區連接起來。第三,此訪對中國的能源安全來說至關重要。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加強哈中和塔中關係有助於促進地區穩定,這對中國以及中亞各國都有重要意義。
中新網記者: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如今,中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碩果累累。您如何看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國人民帶來的福祉?
許濤: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後,2014年,哈薩克斯坦時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提出了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戰略“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他明確提出要將這一政策與中方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相對接。
哈薩克斯坦看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的合作迅速活躍起來。納紮爾巴耶夫2016年曾評價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改變中亞地區的地緣經濟格局。
當前,哈薩克斯坦已經實現了納紮爾巴耶夫和托卡耶夫的交接,盡管兩人在執政理念和治國方式上有差別,但是托卡耶夫堅定推進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與中國的合作。
無論是托卡耶夫2023年到西安參加中國-中亞峰會,還是近幾年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各種合作,都說明了這一點。哈方的執行部門積極性也非常高。
賈娜:阿斯塔納是哈薩克斯坦的首都,也是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的舉辦地。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本次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意義重大。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在過去十餘年間對中亞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經濟一體化都取得了顯著發展。
首先,中亞國家的鐵路、公路、及物流樞紐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都得到大幅改善,互聯互通得以加強。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擴大貿易和投資、建立自由貿易區,深化了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的經濟聯係。
最後,管道和能源基礎設施等項目加強了能源安全與雙邊合作,哈薩克斯坦等資源豐富的國家尤其受益。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倡議在過去10年為中亞地區帶來了巨大進步,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未來可能會在加強互聯互通、經濟多元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麵繼續取得成果。
中新網記者:在元首外交的引領下,中國-中亞合作取得了一係列的曆史性、突破性的成就,從互聯互通到產能合作,從清潔能源到設施建設,中國同中亞國家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已有多個項目取得了新進展,越來越多的項目也開花結果,您認為中國-中亞合作有哪些特點?未來的前景會是怎樣的?
許濤:互補是中國和中亞國家合作的主要特點之一。中國和中亞國家的資源稟賦差異很大,中國很早就已經成為一個能源進口大國,像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則是能源出口大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是礦物等資源出口的大國。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東西。
對於中亞國家來說,其最關注的是聯通。中亞國家一直在推動與中國在管道交通,以及公路、鐵路等方麵的合作。這樣的建設隻靠一個國家,或者隻靠中亞國家很難完成。因此中亞國家必須和周邊國家合作,包括和中國這樣的大國,以及伊朗、土耳其等進行開放性的合作。
中國和中亞國家建成了許多標杆性的項目。比如,塔吉克斯坦的高速公路項目得到了高度評價,不少塔吉克斯坦人表示,在這樣的高速公路上開車特別舒服。
通過合作,中國的技術和標準被推廣出去。此外,中國的新發展經驗,特別是經濟的新發展經驗也進入中亞。
中亞國家的生態環境很脆弱,且受自然條件、人口增加、氣候變暖、工業農業建設等原因的影響,水資源缺乏。因此,中國與中亞在綠色農業、可再生能源等方麵的合作項目很受歡迎。
例如,中國在陝西楊淩設立的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涉及培養農業科技幹部、品種培養、經營模式等方麵的合作。
在哈薩克斯坦等國,一些中國企業在拉動經濟、增加就業、節水、農業科技等方麵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另一方麵的合作是光伏。可再生能源在中亞國家非常受歡迎,新能源yabo80 也非常受歡迎。
以上這些都是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中國在這些方麵具有優勢,這也是中亞國家所需要的。
賈娜:中國和中亞國家可在很多領域繼續開展合作,比如文化、創新、新科技、教育、投資、基礎設施等領域。中亞國家都期望同中國在這些方麵開展合作。
我想強調,中亞地區是中國的近郊,地理環境有類似之處。例如,額爾齊斯河、伊犁河等河流發源於中國,流向哈薩克斯坦。這意味著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需要國際合作的問題。
此外,鹹海環境不斷惡化。在這方麵,中國有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技術。中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就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新網記者:在阿斯塔納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同與會各國領導人就新形勢下深化各領域合作以及當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就上合組織下一步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不斷發展壯大的“上合大家庭”如何為地區和世界帶來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許濤:在上合組織這一平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的確立、樹立,以及推動新型國際關係體係的確立,對於中國外交和“上合大家庭”非常重要,有助於在未來國際社會中形成一種有影響力的聲音。
“上合大家庭”在不斷擴大,願意參加上合對話夥伴機製的國家數量在快速增加,正式成員國也將繼續增加。所以,使上合組織的成員配置更加合理,也同樣會在國際社會中產生更大作用。
上合組織成員國越來越多,要求加入“上合大家庭”的呼聲越來越高,說明上海合作組織其本身的“上海精神”,以及上合組織的合作模式,正在被更多國家,更多國際政治主體所接受和認可。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做出的非常重要的貢獻。
賈娜:在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之前,已經有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上海五國”。之後,成員國共同建立互信、自信和合作的精神,這也是之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的基礎。之後的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在這種跨國互信與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
之後,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也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此外,今年的阿斯塔納上合峰會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各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興趣日益濃厚表明,其已成為有聲望的國際組織。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而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更表明上海合作組織是開放的組織,反對集團政治概念,本次峰會的主題“加強多邊對話”中即可體現這一點。
上海合作組織在地區穩定與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國際體係從單極走向多極,上海合作組織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國際組織,通過促進經濟一體化與合作來維護地區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