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條壯美中軸線,統領著北京城的空間格局與城市功能,展現著大國首都形象和文化魅力。

北京中軸線上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饒強 攝
全長7.8公裏的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成型於16世紀,曆經逾7個世紀,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北端鍾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
沿著這條古都之脊,一幅壯美有序、古今交融的城市畫卷徐徐舒展。

在永定門北望中軸線。饒強 攝
鍾鼓樓
鍾鼓樓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明清時期,鍾鼓樓承擔著城市計時與報時功能。“遲遲鍾鼓初長夜。”作為重要的城市管理設施,鍾鼓樓是中國古代鍾鼓報時傳統生活方式的見證。

鍾鼓樓夜景。趙瑞 攝

登上鼓樓眺望鍾樓。武亦彬 攝

現在,遊客可以登上鼓樓,欣賞傳統擊鼓表演,體驗鍾鼓報時的傳統。金瑤 攝
萬寧橋
萬寧橋位於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今什刹海東岸,始建於元朝,是北京中軸線上最為古老的橋梁,為元大都、明清都城與當代北京城中軸線的疊壓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實證。

萬寧橋位於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今什刹海東岸。武亦彬 攝

萬寧橋由橋體、燕翅、鎮水獸、澄清上閘遺存構成。武亦彬攝
景山
景山為明清兩代皇家禦苑,與故宮共同展現出中國宮苑傳統規劃理念。景山及其獨特的園林景觀兼具禮儀祭祀和人造山體以登高遊賞眺望全城的雙重功能,為明清國家禮儀傳統提供了見證。

景山山脊上以中軸對稱建有五亭。趙瑞 攝

登上景山可眺望北京城市風光。武亦彬 攝
故宮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宮城,是中國皇家宮殿建築的傑出典範,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

故宮午門氣勢恢宏。趙瑞 攝

故宮是中國皇家宮殿建築的傑出典範。趙瑞攝
太廟 社稷壇
太廟、社稷壇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坐落於故宮東南、西南兩側,其嚴整的規劃格局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載“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現今,太廟作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對外開放,社稷壇作為中山公園對外開放,展現著北京中軸線公眾化的轉變曆程。

太廟曾是明清兩代皇家祖廟,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築群。武亦彬 攝

社稷壇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土的認知和崇拜以及祈求國家安定與疆土永固的美好願望。
端門
端門位於故宮南側、天安門北側,構成明清進出宮城前導性禮儀建築序列,為朝堂空間的一部分,其建築形製和體量與天安門城樓基本相同。

位於午門、天安門之間的端門構成明清進出宮城前導性禮儀建築序列。饒強 攝
天安門 外金水橋
天安門是明清時期頒布詔令及現代舉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至今仍承擔著重要的禮儀功能。外金水橋位於天安門南側,共有七座橋體,以北京中軸線對稱分布,是明清兩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禮儀空間。


外金水橋呈對稱分布。趙瑞 攝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由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構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核心位置。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已成為國家活動和人民文化活動、大型慶典活動的舉辦地,自形成至今始終是國家禮儀文化傳承的見證。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張岩 攝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已成為國家活動和人民文化活動、大型慶典活動的舉辦地。趙瑞 攝
正陽門
正陽門是明清北京內城正南門,由縱置的城樓與箭樓兩座高大建築組成。正陽門是北京老城中規模最大、形製等級最高的城門建築。

繁華的前門大街。趙瑞攝

正陽門城樓。武亦彬 攝
天壇 先農壇
天壇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築群,位於北京老城外東南部,北京中軸線東側,與先農壇東西對稱。先農壇位於北京老城外西南部,北京中軸線西側,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皇家祭祀農神之所,展現出中國傳統社會對農耕文化的尊重。

天壇祈年殿。趙瑞攝

先農壇神倉區域。武亦彬 攝
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
北京中軸線南段居中道路是明清兩代國家禮儀活動的必經之路。現已發現的遺址以物質實證真實地展現出明代以來南段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構造和不斷傳承沿用的曆史,見證了北京中軸線延續至今的國家禮儀文化。

正陽橋考古現場。武亦彬 攝
永定門
永定門是北京中軸線南端點的標識,曾為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門,見證了明清城市傳統管理方式,形象地標識出北京中軸線南端點的位置,成為眺望北京中軸線南段的重要景觀視點。

在永定門北望中軸線。鄧偉 攝

永定門前車水馬龍。趙瑞 攝
申遺文本這樣描述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以其宏大的規模、均勻的規劃格局和組織有序的城市景觀,成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傑出範例,也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

中軸線北延長線上,奧林匹克建築群展現著現代活力。趙瑞 攝

中軸線南延長線上,大興國際機場亮出新名片。趙瑞 攝
今天,申遺成功是一個嶄新起點。
未來,北京中軸線
將隨著新時代的腳步煥發全新生機!

夜幕下的中軸線,古今交融,流光溢彩。方非 攝
攝影:趙瑞 饒強 武亦彬 鄧偉 金瑤 方非 張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