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日電 8月1日,習近平主席近日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的回信公布。
習近平在回信中稱,“多年來,你們傳承先輩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
這封回信背後,有一個關於“寧波幫”的故事。
“寧波幫”是一個在曆史中沉澱下來的概念。
在寧波三江口,矗立著一組“三江送別”的雕像。男人們背上行囊,向家人告別,準備外出闖蕩,雕像重現曆史上寧波生意郎外出經商“跑碼頭”的場景。
祖祖輩輩出去闖世界的寧波人從這裏出發,幾百年間,闖出了蜚聲海內外的“寧波幫”。
更具體地說,近代以來,一大批寧波人走出寧波、重工興商,逐漸形成了心係祖國、步履四海的商人群體,他們中湧現出包玉剛、邵逸夫等愛國愛鄉知名人士,為祖國和家鄉的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被稱為“寧波幫”。
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負盛名的商幫之一,“寧波幫”人士曾創造了近代史上諸多“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第一家華商證券交易所、第一家yabo80 出租公司、第一家房地產公司……
報效桑梓是“寧波幫”鮮明的精神標識。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不太了解“寧波幫”,但一定熟悉遍布全國各地的“逸夫樓”。
過去數十年,以“世界船王”包玉剛、“娛樂業大亨”邵逸夫、“香港富商”李達三等為代表的“寧波幫”人士,積極出資出力,報效祖國,造福家鄉,成就一段段佳話。以邵逸夫為例,其對內地公益捐款就超過100億港元。
在國家改革開放的不同曆史階段,“寧波幫”發揮著自身獨特作用。
40年前的1984年,寧波被列入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當年8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關於沿海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彙報時,特別點到了“寧波幫”,他號召,“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這句話是在鼓勵“寧波幫”幫寧波,更蘊含著把全世界一切愛國力量動員起來建設中國的深意。
20年前的2004年,同樣是8月1日,在紀念鄧小平同誌誕辰100周年暨“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指示發表20周年大會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出,“進一步動員‘寧波幫’和一切關心浙江發展、關心寧波建設的海內外人士,共同創造浙江和寧波的美好未來,為全國大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0年間,一代代“寧波幫”投身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創新創業、捐資助學,接力支持家鄉建設、國家發展。
如今,新一代“寧波幫”在更廣領域、從更深層次、以更高水平參與到祖國建設中。
以香港“寧波幫”人士為例,近年來,他們助力中西部地區精準扶貧,累計捐資近8000萬元;他們設立“光明行”等慈善項目,幫助西部地區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他們搭建平台,以各種商務和文化活動,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寧波幫”是一個與時偕行的群體,在不同時代中,他們始終將自身前途和國家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目前,海外“寧波幫”人士有67.7萬,分布在159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金融、貿易、科技等領域。
習近平今次在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中勉勵他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眼下的中國,二十屆三中全會剛閉幕不久,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理解這句話,或許可以從習近平曾經提到的一段話切入:
“我們全麵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
敢為人先、實業報國、回饋社會的“寧波幫”就蘊藏著這種精神。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校對:孫靜波
|視覺:徐洋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