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賡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呈現出新氣象、開創了新局麵。一個個文化遺產從傳統到現代,連接曆史與未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文化名片。央視網《聯播+》欄目特推出“薪火相傳”係列策劃,從文化傳承中感受中華文脈底蘊。
聯播+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一幅書法,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中國千年的曆史和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中國書法藝術是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它以筆墨為魂,以文字為骨,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展現中華民族不同時代人們的精氣神。
2009年,中國書法(指傳統軟筆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習近平總書記對漢字和中國書法藝術尤為關注。
在正定工作時,得知一位同事毛筆字寫得不錯,習近平特地讓他幫忙寫了兩幅字——“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掛在了辦公室裏。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參加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這是總書記觀看學生書寫的毛筆字。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考察時,總書記觀看了書法社團的學生們書寫古訓警句:與人為善、精忠報國、大公至正、誠信為本……總書記稱讚孩子們寫得好,並殷殷勉勵:“一定要傳承和發揚好。”
2015年9月,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的回信中,總書記留下親筆簽名。“寫的行書,非常好看。”貴州畢節實驗學校副校長段雪梅看到回信之後說。
在地方考察時,總書記也常常與書法愛好者們互動交流。
2023年12月,總書記來到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考察。當天,70歲的社區居民劉路明正在社區文體活動室同大家一起練習書法。總書記走到他身邊,看到他寫的“愛我中華”四個字後給予了肯定。
“書法既能提高文化素養、陶冶心情,又能養浩然之氣。”總書記深情表示,“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像你們寫的作品一樣,‘愛我中華’!”
中國書法,一字一詞見文化,一點一畫現法度。
新時代以來,在教育領域,書法這一學科的地位不斷提升,“美術與書法”正式成為一級學科。“書法熱”特別是“書法教育熱”不斷升級,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扇窗、一座橋。
2017年6月5日,來自青島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外國留學生在展示現場完成的書法作品。
2015年,紹興文理學院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設立國內高校首個海外書法學堂。至今,該學院已在新西蘭、瑞士、泰國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和機構設立11個海外“蘭亭書法學堂”,累計覆蓋國外合作院校師生及當地民眾逾萬人,成為中國書法藝術國際傳播的一張金名片。
筆墨當隨時代,書法藝術的傳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書法的文化藝術之美也開始通過網絡等多種媒介實現了廣泛的傳播。2019年8月,“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首次發布王羲之行書、顏真卿楷書、柳公權楷書、蘇軾行書等12款中國曆史名家的字體。
從傳統書法的電子化數字化呈現、到豐富多彩的展覽、凝練厚重的紀錄片,再到新穎活潑的電視節目,推陳出新的呈現形式喚起大眾對書法藝術的向往與追尋。
此外,一些博物館、美術館還依托館藏碑帖等精品,推出抱枕、文件夾、帆布袋等文創產品,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能夠感受書法之美。一些年輕設計師也從書法藝術中汲取養分,結合時代審美風尚,創新設計出符合當代人審美的飾品、擺件等。
傳統與潮流融彙,中國書法在創新中發展,在歲月中演化出萬千氣象,續寫千年文脈的同時,也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精彩的中國故事。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策 劃丨李珊珊
編 輯丨李珊珊
視 覺丨顏妮 張紫曦
校 對丨劉禛 孫曉媛 宋春燕 婁郝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