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低值”垃圾拉滿新價值 廈門如何做到?
2024-08-15 12:28
你知道什麼是“低值可回收物嗎”?
外賣餐盒、奶茶杯、泡麵桶、
快遞包裝……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
通常會被歸入“其他垃圾”分類
運往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
但現在它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
“低值可回收物”

“低值可回收物”能用來幹啥?
0.5個飲料包裝盒=一支再生鉛筆
10個牛奶盒=一個再生紙公文包
30個塑料瓶=一件再生厚外套
……
曾經分散、混雜、不易利用的生活垃圾
“變身”各種再生製品
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讓垃圾“有家可歸”還能“變廢為寶”
走進位於廈門的全國首個
“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
一條條安靜的流水線正在快速運轉
高速傳送帶上
各種低值垃圾被自動識別、分揀
經過破碎、篩分、清洗、脫標等多道工序後
形成下遊工廠生產所需的再生材料
不僅“有家可歸”還能“變廢為寶”

智能分揀如何做到?
技術創新是關鍵
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
負責人謝奕斌介紹
低值可回收物往往來源於生活
種類繁多 形狀各異 成分複雜
依靠人工分選 費時費力成本也高
一般的工藝也很難進行精準識別與分類
分揀中心通過AI智能深度學習
NIR(近紅外光學分選)
光譜識別等技術
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分選
極大提高效率與準確率
每小時可以完成5~6噸的處理量
準確率達95%以上
在這裏
讓“放錯位置的資源”
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總台央視記者 宋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