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高中“小孩哥”研發人體外骨骼,網友:現在入股還來不來得及?
2024-08-15 20:49

現在的“小孩哥”有多厲害?一個高中生組建了一個三人團隊,正在研究有源助力人體外骨骼項目,並且在B站賬號“中東不等式”裏展示了自己的研發視頻。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高中生白政翰與兩個小夥伴一起,親自選材、測量、編程、設計、製作樣機,並提交了專利申請。他們不但實現了手勢操控,甚至還考慮了量產的成本和模塊化問題,迅速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不少網友在評論區開玩笑表示,“現在三連讚當作入股還來不來得及?”白同學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他們正在為10月5日在江蘇無錫召開的全國性外骨骼交流會而努力,準備讓這個產品公開亮相,“我們把它定位為普通消費級的產品,理念是做平常人日常用的助力設備。”

高中生自學嵌入式開發

進行有源助力外骨骼研究

白政翰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高級中學(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東校區)的學生,馬上開學就讀高三。

他從小就喜歡科技類的東西,上了高中以後開始自學嵌入式開發。這種技術軟硬件結合,要為特定的硬件設備編寫軟件,讓其能按照預期的功能工作。如今嵌入式設備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如智能家電、智能手表、yabo80 控製係統等都屬於這類設備。

白政翰用嵌入式技術做過一些小東西,如夜視儀,還研製了自主穿越機,參加過很多無人機比賽。在去年的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中,他榮獲高中組個人飛行賽全國三等獎,今年也拿過一次不錯的成績。

高中的學習任務雖然很重,但白政翰還是擠出一些時間做研究,“家裏人挺支持的,最大的動力是興趣”。學校也非常支持,給他們專門配了一間工作室,並且提供了一些機器設備。

白政翰在學習嵌入式開發的過程中,發現有關人體外骨骼的研究比較熱門,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

人體外骨骼是一種可穿戴的設備,類似於“機器人盔甲”,可以增強人的力量、耐力或行動能力。它的應用場景很廣泛,如在醫療領域可以幫助身體不方便的人重新獲得運動能力,在生產製造領域減輕工人在重體力勞動中的負擔,在軍事領域增強軍人的體力和耐力等。

人體外骨骼分為無源和有源兩大類。無源外骨骼不依賴電池或馬達等動力裝置,主要利用彈簧、減震器或支撐杆等機械結構來分擔部分壓力,增強某些動作,讓使用者在搬重物或進行重複性勞動時,感覺更輕鬆,不容易疲勞。

有源外骨骼則配備了電池、馬達或繩驅、液壓係統,通過傳感器檢測人的動作意圖,主動提供動力,幫助使用者完成一些他們自己可能做不到的動作。如一個行走有困難的人想抬起一條腿時,傳感器會檢測到他的動作,立即驅動馬達幫助他抬腿,讓他更容易邁步。

無源外骨骼隻能為某些簡單動作提供助力,有源外骨骼的應用場景更為廣泛,但研發難度也更大。

白政翰(左)和研發同伴熊昱齊

白政翰做了一些調研,發現市麵上常見的產品是無源外骨骼,有源外骨骼很少,而且價格特別高,一套單價達到數十萬元。既然在學習嵌入式開發,他就決心研製一種低成本的有源外骨骼,方便普及應用。

外骨骼可分為上肢外骨骼和下肢外骨骼,進一步調查發現,下肢有源外骨骼已經有很多專利和產品,於是他們就決定研發上肢有源助力外骨骼。

大約從去年11月開始 ,白政翰投入有源助力外骨骼研究,後來同校學妹張烜熔和中國地質大學的熊昱齊也加入進來。三個人組成了一個團隊,一邊自學,一邊設計,購買材料進行試驗。從電路板到機械結構,很多設計都需要他們自己來完成。

大半年時間迭代數次

單臂增強12公斤額外力量

外骨骼的技術難點主要是動作預測,然後是動力反饋,因為機器要識別人體的意圖。

機器狗、無人機等很多嵌入式設備都可以找到開源方案進行參考,從而大大降低開發難度。白政翰的小團隊曾經尋找過有源外骨骼的開源方案,但在網上沒有找到開源係統,隻有幾篇關於控製的論文可以參考,所以隻能自己寫程序。

每天上完課寫完作業,白政翰一半的自習時間都“泡”在工作室裏。因為沒有更多的人可以協作,研發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漏洞和問題,遇到過數不清的困難和瓶頸,“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一起商討解決方案,實在不行就在網上找資料,反正一直都在不斷前進。有時定做配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那就得耐心等待。”

白政翰和同伴設計的有源外骨骼設備

4月18日,他們在B站發了一個研發有源外骨骼的視頻,迅速引起網友們的關注,“其實當時已經做過兩代了,但還在測試機械結構等問題。”現在他們所用的版型是在5月份左右確定的。

他們設計的有源外骨骼方案利用壓力檢測和IMU慣性測量等傳感器進行控製,“這樣成本比較低,幾個傳感器結合起來,導入一個大模型以後,基本上可以預測用戶的大部分動作,然後實時輸出實際需要的助力等級以及方向。”

因為前期使用的傳感器比較少,白政翰和張烜熔、熊昱齊進行測試並且與一些使用者溝通之後發現,有時隻是肌肉收縮,比如攥了個拳,會有誤觸或者誤判的風險,“比如我沒有想往這個方向用力,但是它會向這個方向收縮一下,我們正在改進,現在也有解決方案了,要考慮到所有的使用場景。”

白政翰說,他們這款有源外骨骼從年初開始研發,用了大半年時間,已經迭代了好幾次,“B站視頻裏的那一代基本上已淘汰了,我們下一步要以產品的標準來做外骨骼,重新設計電路,定做了一批集成電路,全部換成自己的東西。電源目前是穿越機上用的,有不少缺陷,如果要走產品化道路,我們打算重新找廠家定製。電機還是原來的,結構基本不變,但在整體上重做了一套新的。現在用的背板是國內最輕的,是鍍銀鎂鋰鈣合金的最新技術,再套一個外殼。”

白政翰的工作台

前些天白政翰去了武漢,到中國地質大學交流學習,進行了10天夜以繼日的開發,那段時間進度比較快,讓他感到非常高興。

他們的這個有源助力外骨骼設備成本現在大約是1萬元左右。白政翰說:“目前我們測算單臂可增強12公斤的額外力量,因為它是分體式結構,連接結構是軟質的,很貼合人體,所以基本上是全向的,不會影響到活動,不會存在機械結構卡住等情況。”

定位為普通消費級產品

目標:做平常人的助力設備

在學校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機構的支持下,白政翰、張烜熔、熊昱齊從5月份開始申請專利,7月20日正式提交。他們表示,國家專利申請一般需要兩三年以上的時間,他們因為符合內蒙古重點項目預審,走了快速通道,預計會大大縮短審批時間。

白政翰說,“這個有源外骨骼不是特別高科技的技術,隻不過是根據現有技術進行改造,有創新性的產品。我們把它定位為普通消費級的產品,理念是做平常人日常用的助力設備。理想情況是普通消費者用它做日常運動,物流、裝修等企業員工也可以配備,隻要成本能降下來,市場前景還是挺大的。”

白政翰的工作台

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團隊正在為一個目標忙碌。“10月5日我們要去無錫參加一個外骨骼的全國性交流會,最終版本的產品可能會在那裏亮相,很多大學、企業和投資者都會參加,我們在那裏有一個自己的展台。”

不過他們也有煩惱,因為某些定做的硬件還沒有到貨,程序方麵也有一些難關,“因為已經涉及到研究生和專業工程師的知識,我們自己一邊自學一邊寫,進度有點慢。最近全力以赴圍繞著10月5日的活動展開工作,把硬件先做好。”

明年即將參加高考,無錫的活動結束後,白政翰就準備把重心放在高考上,開發工作主要讓另外兩個夥伴來做,他也在考慮以後讀什麼專業,“我的興趣是機電、信息、電子自動化之類的專業。地質大學那位同學就是機電專業的,我們前段時間在他們的專業實驗室裏做過研究,感覺挺不錯。”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峰

編輯|萬承源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