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文化盛宴!“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洛陽啟動
2024-08-16 11:46

 大河網訊 盛世中華,何以中國。此時,在“中”字形舞台上,一場精彩紛呈的節目,向世界講述著河南的厚重與輝煌……

圖片

8月15日晚,“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洛陽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拉開序幕。

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日報社、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廣播電視台、中原出版集團、洛陽市委網信委主辦。

“中”字形舞台,講述“何以為中”

“華夏文明五千年,根在中原河洛間。自古君主擇中土,今日古都綻新顏……”

月牙板聲音清脆,墜胡樂音悠揚,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洛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懷生一曲《擇中建都》,讓全場嘉賓沉浸在鼓聲書韻當中。

“天地之中,何以為中?這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華夏民族的宇宙觀、哲學觀和文化觀的集中體現。”北京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分院院長張瑾現場分享學術報告《擇中建都》。

在張瑾看來,“天地之中,擇中建都”不僅體現了古人對宇宙、哲學和文化的理解,也反映了河南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而這正是此次啟動儀式舞台設計為“中”字形的靈感來源之一。

舞台采用兩幅十字交疊的卷軸造型,在不斷變換的場景與色彩裏,把浩瀚燦爛的中華文化繪製於一幅幅流動的中國畫裏,寓意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光影交錯間,“中”仿佛有了生命,現場嘉賓置身其間,猶在畫中遊。

這一舞美設計,既體現了“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主題,又展現了華夏之魂、曆史之韻,充分體現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

圖片

回望曆史星河,探“源”河南大地

啟動儀式上,“探·國之源”“探·禮之源”“探·文之源”“探·德之源”四大主題篇章徐徐展開,通過嘉賓講述、達人推介、情景再現、文藝表演以及數字互動等多種形式,呈現了一場文化視覺盛宴。

“河南處於中原腹地,‘四方入貢道裏均’的地理優勢,符合古人‘擇中建都’的理念。”張瑾說。

從賈湖骨笛的悠揚樂聲,到夏商青銅禮器的莊重輝煌,再到周代禮樂製度的完善與升華……禮樂文化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讓中華文明得以延綿不絕、生生不息。

“河南,是這股禮樂文化源流的重要發源地與璀璨明珠。”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動情地說。

從已知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到老子、莊子、韓非子等先賢諸子,“二十四史”記載的曆史人物中,河南籍占近五分之一。

在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安陽考古隊長唐際根看來,作為聖賢輩出的文化高地,河南承載著中華文明延續傳承的基因密碼。

神州大地,英雄輩出。在中華大地上,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文化名人。

河南為什麼聖賢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認為,河南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基礎,也有著廣闊的平台。“聖賢人物所創造的文化成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

相約行走河南,回答“何以中國”之問

啟動儀式接近尾聲時,來自河南不同地方的12位博物館館長和文博領域專家,用精煉的語言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址、文物古跡等進行現場推介,發出“行走河南”的邀約。

溯源曆史,尋脈中華。如何在河南通過追溯中華文明發展史回答“何以中國”之問?

啟動儀式結束後,“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邀請媒體記者、網絡達人、在豫留學生等90餘人,從洛陽出發,分南北兩路深入鄭州、開封、洛陽、許昌、三門峽、安陽、商丘、漯河、南陽等地開展采風報道。

他們將在二裏頭遺址感受“中國最早王朝”的脈動,在仰韶遺址與考古發掘隊負責人對話,在殷墟博物館沉浸式體驗殷商文明,在許慎文化園用文字密碼傳遞文明密碼……

據悉,本次采風團主要邀請有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網等20餘家全國主流媒體平台,河南日報、頂端新聞、大象新聞、大河網等省級媒體骨幹編輯記者,積極宣傳河南深厚曆史文化積澱及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進展成效,多維度講好“何以中國”的河南故事。(李東寶 馬紹坤 魏凱)

 

點擊視頻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