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開了2000公裏,全程高速,安全到家。3月下旬,51歲的房琴,做出“驚人之舉”,一個人駕車,行駛2.4萬公裏,穿越5個省、2個自治區。剛剛回到家中的她,一臉自豪和滿足:“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那是再高檔的鏡頭也拍不出來的。”8月22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了解了她的故事。
沿途露營
一人一車一旅程,51歲“房大膽”帶著鍋碗瓢盆啟程
去年5月,房琴從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福運門社區副主任崗位上退休。退休後幹什麼?有著10年駕齡的她早有計劃:自駕,找尋“詩和遠方”。“一人一車一旅程。”即將實施計劃,房琴在朋友圈發布第一條自駕遊信息時,有好友稱她“房大膽”。
“我從小膽子就大,不曉得怕。”生性樂觀開朗的房琴,不會看地圖,出了揚州,連東南西北也分不清,雖持照已10年,但出遠門基本上是老公開車,可這絲毫不影響實現夢想。51歲,不用忙工作了,跳廣場舞嫌早,兒子剛大學畢業,帶孫輩還早,是時候實現夢想了。老公雖不放心,但全力支持。為讓房琴“練手”,去年秋天,夫妻倆自駕去河南;今年房琴一人在路上,老公在後方為她做攻略。
開車上路,鍋碗瓢盆都裝在車上。房琴隨車帶了卡式爐,可以燒飯燒菜;晚上就睡在車上;洗澡、換衣服有帳篷。一路上看到露營地就停車休息,雖然沒有住賓館酒店舒服,但自由自在,這才叫真正的“詩和遠方”。
享受愜意
美景和危險同在,51歲大姐“初生牛犢不怕虎”
從雲南騰衝到新疆阿勒泰,從甘肅到西藏,一路上的風景無法言語,但因為海拔高、氣候惡劣、路麵顛簸起伏,危險時刻存在。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車友,房琴“初生牛犢不怕虎”,樂觀麵對一切。
“109國道也稱為青藏線,有‘此生必駕國道’之稱,有部分道路是非鋪裝路麵,也就是石子路,‘炮彈坑’隨處可見,真不好開。”房琴告訴記者,109國道是對向兩車道,想超重載卡車很難,要選擇拐彎處猛踩一腳油門才能過去,一不小心就會翻車;她曾遇到過滾石、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堵車幾小時是常事。由於擔心高原反應,房琴原計劃沒想去西藏,但從新疆回頭途中,經不住車友攛掇,動起了去西藏的念頭。防止一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休息時出意外,房琴配備了兩瓶氧氣。從清晨5點連續開了17小時到達拉薩,這是她最累的一天。
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小海子被譽為“綠色的湖”,美得醉人,但這裏信號弱,手機難接通。“我在雲南與高郵一對夫婦相識,雖然不同路,但一直保持著聯係。進了小海子後,他們聯係不到我,向揚州警方報警,說我‘失聯’了。”房琴說,揚州民警也是打了許多電話才打通,為了確認,她走出景區後,又通過視頻與警方聯係,民警這才放心。
心潮澎湃
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還想再出去看看
“一路上真的太美了,雲南的玉龍雪山、新疆的百裏畫廊、可可西裏的一望無際,隻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切感受,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房琴說告訴記者,4月11日,到達雲南芒市,雖然第二天才是潑水節,但這裏的人們已開始提前體驗。沒帶任何潑水工具的她,隻有被人家潑的份,不但渾身濕透,連眼鏡也不知所蹤,“原來隻是在電影電視裏看到,親身經曆了,才知道什麼是狂歡。”
房琴在崇山峻嶺中穿行,大峽穀隨處可見,停車睡到清晨,鳥鳴聲是鬧鍾。站在大峽穀邊,是多少錢也無法享受到的“有氧休閑”。第一次獨自出門的房琴,一路上得到眾多車友相助,不知道哪裏有露營地,問車友,大家都說“跟我們走”;帳篷不會收,車友來幫忙;yabo80 拋了錨,有人喊來拖車;人家一家吃火鍋,也把她叫上。在318國道邊,房琴買的一桶飯吃不完,就去買了火腿腸、雞蛋、蔥,用卡式爐炒了一盤揚州炒飯,送給附近的4個藏族小孩吃。一個小孩吃完後,向房琴豎起大拇指:“太好吃了。”
房琴在外140天,每隔一兩天就在朋友圈發信息,同事朋友每天看直播一樣看她的體驗,家人更是倍加牽掛。在溫馨的家裏,房琴說:“這次經曆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趁現在還不老,體力好,也沒什麼事,還想再出去看看呢。”通訊員 廣組萱 黃閱 峰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