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看法 | “碰撞測試”後車評人道歉,野生“測評”問題出在哪?
2024-08-23 21:54

近日,一位車評人發布對兩品牌車輛進行“對撞測試”的視頻,後因內容不嚴謹進行道歉,引發人們對產品“測評”的思考。各類“測評”看似輕鬆,背後應當有著不容忽視的法律底線。無論出現偏差的原因是故意還是疏忽,都需要負起相應責任。

該車評人的“碰撞測試”視頻發布後,視頻播放量達130萬,而兩家車企也迅速回應。一家車企發聲,認為該測試在設置、記錄和結論方麵均存在不嚴謹、不完整、不科學的問題。另一家車企則表示:未與任何個人或機構合作此類測試,不讚同也不會參與任何“抹黑友商”的“拉踩式”營銷,同時堅決抵製和反對任何涉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顯然,兩家車企都不買賬,甚至都保留追究該車評人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測評”變“惡評”,怎麼評判?首先,民法典中給予了行為人一定的權利,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若出現亂評等行為,或收取好處,則並非為了公共利益,依舊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該行為涉及侵害名譽權、不正當競爭行為等,通常需要賠償損害、停止侵權及消除影響。

筆者認為,車輛碰撞測試涉及千萬駕駛者和行人的安全,是一項極其嚴謹和複雜的測試,屬於專業技術。通常由C-NCAP中國yabo80 技術研究中心來主導進行,另外,不同國家對進入市場的yabo80 ,也有著不同的獨立碰撞測試機構,這些評價綜合構成了一輛車的安全底線。盡管一些測評可能更易於被消費者接受,但測評的個例不能代替科學專業的檢測、甚至代表整個產品的形象。

互聯網時代,各類博主對產品進行評測可以促進商家誠實守信、注重產品質量,但由於監管盲區、流量變現等原因,使得部分測評者為了爭奪流量背後的經濟利益,不斷更新其形式博取關注。需要注意,測評應從消費者的使用角度來進行評判,“網紅”“車評人”歸根結底還是要把自己當消費者。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安全問題上容不得偏頗,一旦出了偏差,也將麵臨法律風險。

評論員 劉瀏

校對 李海慧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