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讓網絡“大流量”充沛正能量
2024-08-29 19:46

 

圖片

圖為8月28拍攝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何洌/攝)

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大會主題為“弘揚時代精神 共建網絡文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文化強國、網絡強國的應有之義。

彙聚正能量,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意義深遠。近年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融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麵麵。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網絡空間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前,網絡文明日漸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構建風清氣正、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成為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彭文祥認為,互聯網應用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已深度嵌入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這為精神文明建設帶來機遇和挑戰。麵對紛繁複雜的網絡環境和網絡內容,通過摒棄或者化解其中的負麵影響,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充分發揮正麵作用,轉變為發展的最大增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傳遞好聲音,中國網絡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不斷推進網絡立法工作,製定出台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五部專門法律;持續開展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亂象,堅決整治網上各類違法和不良信息……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壯大網上主流輿論陣地,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為網絡空間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彭文祥舉例表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文藝”深入發展,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綜藝等在創新發展中湧現一大批優秀作品。例如,“爆款”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用精彩故事傳遞社會價值、折射時代發展,引發人們強烈共情、獲得各方點讚,為加強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生動樣本。

擁抱新科技,網絡文明建設迎來新機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並對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作出全麵部署,要求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一方麵,要把網絡作為聽民意、彙民智、聚民力的重要載體,推動網上網下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讓正能量變成大流量,大流量充沛正能量;另一方麵,要讓新技術賦能並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改進創新。例如,培育掌握短視頻和電商直播技能的“新農人”,通過直播帶貨增收,為文明鄉風建設提供支撐。此外,各地還可以通過建設雲遊博物館等,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當前,中國正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麵對互聯網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推進網絡內容建設,在網絡空間積極傳播正能量,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網上家園美好向往的必由之路。(欒雨石 何洌)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