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鄂爾多斯“草原村排”火了!南京知青阿姨深情回憶:我們是當地第一支女排隊隊員
2024-09-01 21:55

連日來,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遼闊草原上,一場“草原村排”超級聯賽吸引了全國網友的目光。來到現場的郎平深受感動,還被聘為“草原村排”主教練。在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有超過5000人直接參與排球運動,還有牧民自籌20多萬元建室內排球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當地農牧民熱愛排球的背後,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南京知青的故事。近日,幾位當年南京女知青重返草原,向人們講述了草原上第一支女排隊伍的曆史由來。1971年,當地組建女子排球隊,由於農牧民從來沒有接觸過排球運動,南京女知青在校期間接受過排球課程,所以被選中為當地第一批女排隊員。她們不僅參加比賽,還將排球運動教給當地農牧民,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種子。

內蒙古“草原村排”火了

郎平被聘為“主教練”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遼闊草原上,一場名為“草原村排”的超級排球聯賽吸引了全國網友的目光。比賽中,當地牧民發球迅猛、攔網巧妙、頑強救球、強力扣殺,獲得陣陣掌聲。為期3天的邀請賽共計265場比賽,吸引了甘肅、陝西、山西、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地的103支代表隊參賽,3萬多名群眾觀看。

“草原村排”比賽現場

58歲的牧民馬·呼格吉拉圖是“草原排球”的發起人。2017年,他在門前的碴子地裏拉起了排球網,6戶牧民9名隊員組建了“好鄰居”排球隊。2019年,他自掏腰包2萬元,舉辦了當地第一屆“團結杯”排球比賽。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當時沒有固定的比賽場所和時間,組委會的所有事務在微信上處理,火熱的比賽吸引了當地眾多農牧民參與。

“草原村排”比賽如火如荼地展開

“每次碰到刮大風、下大雨的惡劣天氣,我們都無法打排球。”2020年,馬·呼格吉拉圖貸款了10多萬元,最終湊了20多萬元,建成了一個380平方米的室內排球館。排球館裏的設施一應俱全,館體上寫著“好鄰居排球館”幾個大字。

“我不是為了掙錢,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到排球項目中,鍛煉好身體。”馬·呼格吉拉圖稱,室內排球館建好後,打排球逐漸成了當地農牧民最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後來,當地農牧民每年都自發組織排球邀請賽、伴侶賽、鄰居賽、挑戰賽、同學賽等,形成了“村村有球隊、月月有球賽、人人是球迷”的氛圍。

馬·呼格吉拉熱愛排球事業

今年7月,當地舉辦了鄂爾多斯草原村排暨沿黃九省區農牧民排球邀請賽。讓農牧民感到開心的是,前中國女排教練郎平到了現場,與大家分享女排精神並耐心指導雙方球員打排球,她還被聘為“鄂爾多斯草原村排主教練”。

郎平看到草原深處有這麼多樸實的農牧民愛打排球後感慨地說:“我真沒想到在祖國北疆的鄂爾多斯,有這麼多熱愛排球的農牧民,他們通過排球互相了解,增進友誼,讓我很感動。”不久前,郎平在接受白岩鬆采訪時說:“我們的農牧民朋友們,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晚上打排球,這讓我特別驚訝。”

南京知青組成首支女排隊

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種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項由當地農牧民發起,轟動全國的農村群眾yabo2020 盛事,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南京知青的故事。“我是在毛蓋圖明安大隊插隊的南京知青,是鄂托克旗第一批排球隊隊員……”7月20日,75歲的南京知青陳曉今在社交平台看到了郎平到“草原村排”現場的視頻,內心比較激動,便在評論區講述了自己在草原打排球的往事。

南京知青組成了草原上第一支女子排球隊

看到評論後,當地經過多方聯係,找到了陳曉今等當年的女排隊員,邀請她們重返草原觀看比賽。1968年,1000多名南京知青離開繁華的都市和父母親人,奔赴鄂爾多斯草原鄂托克旗、烏審旗插隊落戶。他們住到農牧民家裏,學會了放羊、打井、挖水庫,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有了深厚感情。

1971年,原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體委決定組建女子排球隊,但草原上的yabo2020 運動以摔跤、騎馬、籃球為主,並不流行排球運動,南京一些知青在校期間接受過排球課程,所以被選中為第一批女排隊員。

南京知青們在打排球

隊員之一的吳燕回憶說:“集訓時沒有專業的yabo2020 器材,我們早上起來跑步訓練。當時的排球場地非常簡單,全是沙土地,沒有燈光。有時候在學校打排球會立兩個樁,上麵拉一根繩子,隨便找一個球,大家就開始練習起來。”

講起當年的比賽經曆,陳曉今激動萬分地說:“我們暑假訓練了一段時間後,坐著大卡車到各個企事業單位巡回打球,幾乎場場贏,隻有一場輸給了專業排球隊員。”

南京知青參加訓練和比賽的同時,也將排球運動教給了當地農牧民。馬·呼格吉拉圖告訴記者:“我上小學的時候,南京知青給我們當老師。他們不僅傳授我們文化知識,還教我們如何打排球,我那時候就有了排球夢。”

如今,排球運動在草原上發展壯大,“草原村排”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草原村排”發源地昂素鎮有8000多名常住人口,其中5000多人參與排球運動,每個村子都蓋了一個排球館或排球場,愛運動的牧民都會打排球。該工作人員說:“之所以有‘草原村排’,是因為南京知青在這裏打排球,他們把排球運動帶過來,埋下了種子,我們慢慢發展壯大,形成了規模級賽事。”

女排隊員重返“第二故鄉”

架起民族團結橋梁

收到“草原村排”的邀請後,南京知青微信群“鄂排隊”裏非常熱鬧,大家曬出了當年隊裏打球的照片。幾位老隊員興奮得夜不能寐,女排隊員潘珍珍說:“鄂托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在那裏放過牧,搞過廠,修過水利,種過莊稼。我們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草原,牧民淳樸、善良、胸懷寬廣的品質深深地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裏。”

知青阿姨們在南京接受紫牛頭條記者采訪

8月23日,當年的女排隊員陸天蘭、潘珍珍、吳燕作為代表重返第二故鄉,南京玄武區高級中學代表隊和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代表隊同場競技。年逾七旬的三人走向村排現場,與觀眾分享了草原上首支女排的曆史由來。

賽後,眾人還參觀了昂素鎮毛蓋圖社區排球紀念館、牧民馬·呼格吉拉勒圖自建的“好鄰居”排球館、檸條博物館、鄂托克前旗4GW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鄂爾多斯南京知青紀念館等地。此次旅行,讓陸天蘭感受到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鄂托克前旗大變樣,當年貧瘠的大草原變得生機勃勃,農牧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太陽能,“農牧民開始享受生活,臉上滿是獲得感,讓我非常欣慰。”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參觀了排球紀念館

劉誌平也是當年的女排隊員之一,退休後的劉誌平如今也沒有忘記草原,經常帶著親戚朋友到內蒙古旅遊。當年的女排隊員洪密說:“我因為身體原因無法遠行了,但以後每年會買草原上的土特產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回報當年草原的恩情。”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與心愛的排球合影

“草原村排”組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還會邀請南京知青到草原上觀看比賽,“我們原本邀請了在鄂托克前旗插隊的陳曉今,她身體不太好沒有來。等賽季結束後,我們計劃到南京拜訪當年的女排隊員。”

陳曉今感慨地說:“草原沒有忘記我們,我們更沒有忘記草原。南京與鄂爾多斯是友好城市,長江和黃河永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們的心也永遠地連接在一起。”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會長奇海林教授和300多位南京知青、200多位草原牧民有過接觸,他的高中物理老師也是南京知青。奇海林教授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南京知青來草原,包含著南北交往、城鄉交流、民族交融的因子,潛移默化之間,大家相互磨合,學習對方的優點,“南京知青說著蒙語,唱著蒙語歌,草原牧人學會南京話,唱著南方小曲,鹽水鴨與阿爾巴斯羊共同唱響了中華兒女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凱歌。”

紫牛新聞記者|閆春旭

編輯|張冰晶

剪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記者拍攝、草原村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