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林田湖草”中尋找答案 南京生態文明“第一課”走進自然
2024-09-02 11:37

翠林藏珍、碧水繞洲、田連阡陌......呼吸著清新空氣,入目皆是秀美風光。近日,南京生態文明“第一課”係列活動,帶領同學們開啟了一係列自然探索之旅,讓孩子走出鋼筋水泥的世界,觸摸感知和探索大自然,在自然中進行學習和體驗,把生命還給自然,把童年還給孩子,把教育還給生活。

圖片

把課堂搬進“山水林田湖草”,讓教育本土化

手拿記錄本,觀察動植物,身旁的青蛙躍如水塘,濺起點點水花,響起咚咚水聲,隨著老師的講解,稻田生態係統知識娓娓道來,孩子們清脆的笑聲回蕩在陽光中別有一番趣味。

這堂特別的南京生態文明“第一課”,同學們走進了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這裏有山有水有茶香,竹林茂密,秀水環繞,目光所及都是田園生活的愜意。

曾經的黃龍峴,因為交通閉塞、農產品銷路不暢等原因,這裏的茶葉賣不上好價錢,村民收入很低,村莊也成為貧困村。如今的黃龍峴,成為擁有“中國最美鄉村”和“金陵茶文化休閑旅遊第一村”美譽的美麗鄉村。而這堂特別的課程,讓孩子們走進黃龍峴的田間地頭,講解老師講述“綠色發展故事”,零距離感受“綠水青山如何變為金山銀山”,可謂意義非凡。

圖片

藍天白雲、樹影婆裟間,徐虎老師帶領著孩子們,成群結隊地穿行在南京浦口區老山林間,歡聲笑語中認識本土特色植物。同學們邊走邊聽邊記錄,有的還會將植物的樣貌依葫蘆畫瓢地畫在自己的筆記上,圖文並茂記著筆記非常認真。“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樹種秤錘樹是地道的‘南京土著’,是我國特有植物,今天能近距離地認識它們,收獲很大。”參加活動的同學葛卓成說。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南京,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稟賦,山水成林融為一體,江湖湖泊相得益彰。據介紹,今年,南京圍繞“山水林田湖草”共策劃了5場“生態文明第一課”活動,孩子們陸續前往固城湖、老山、新濟洲、黃龍峴和紫金山具有南京本土特色的自然場景中,通過實地體驗的自然場景和豐富多彩的實踐內容,孩子領略南京山青、水秀、林茂、田豐、湖淨、草綠的多彩自然之美,讓生態文明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圖片

書本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從實踐中學真知

江水環抱,綠意翻湧,從空中俯瞰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宛如“江中綠寶石”。“哇,我的胭脂魚遊走啦!”“我的也是!”來自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的副秘書長周威正在和同學們開展“小魚兒找媽媽”實踐活動。

“胭脂魚分布於長江水係,是中國特有魚類,也是亞洲特有種。近幾十年來,由於多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野生胭脂魚種群密度和個體數量急劇下降,麵臨滅絕威脅。”周威介紹。“通過親身參與魚類增殖放流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並認識長江水生生物,培養長江大保護的責任感。”

“之前在書本中看過江豚,也很喜歡它,但今天通過體驗模擬救助江豚的活動,我知道江豚麵臨的生存威脅,所以我要號召更多同學、老師一起保護長江。”參與活動的夏潤知說。

佇立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邊,同學們一邊感受水天一色的自然之美,一邊在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老師的指導下,了解水質監測、湖泊生態的知識。一個個“高精尖”監測設備讓孩子們躍躍欲試,大家也親自體驗了這些儀器的操作。

在江邊,在湖邊,在水塘,在濕地......都可以是課堂,增殖放流、水樣采集、樣方調查等各類實踐成為“教具”,南京生態文明“第一課”,同學們通過在自然中,親身參與到保護行動中,讓課本的知識轉化為保護行動力,讓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內心。

圖片

直播間“變身”環保課堂,探索係統化教育路徑

“你們看葉片下方很像鱉殼的水生植物是什麼呀?”直播鏡頭裏,來自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的惲夢婷和兩名同學走進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邀請廣大網友線上參與南京生態文明“第一課”。“熟悉但想不起來,是水鱉嗎......”直播間的彈幕不斷,把線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今年的生態文明“第一課”活動,還專門開展了線上直播,學生們在線下實踐體驗,網友們線上了解參與,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形式,更拓展了活動的覆蓋麵。

在南京,各類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產品層出不窮。這個暑假,南京市邁皋橋中心小學的學生潘帥過得很充實,作為一名“環保小局長”,他和小夥伴們一起走進全市多家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單位,開展暑期研學活動,學習環保知識,踐行環保理念。

“暑假期間,我們組織開展了不同主題的係列生態研學活動,全市140餘名環保小局長、100餘名環境小記者走出家門、親近自然,在行中學、在學中悟,提升能力,開闊視野。”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戴虹介紹。

近年來,南京不斷探索生態文明教育路徑,通過開發10套生態文明教育優秀課程,推選34家市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8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出版《南京本土生物多樣性科普叢書》《自然物語》等係列科普讀物,開展“環保小局長”“環境小記者”“生態向學”等本土特色品牌活動,從開發課程、培育講師、推選基地、開發產品、豐富品牌活動等,探索出了一條係統化、特色化生態文明教育之路。

“今年以來,我們共組織開展各類生態文明主題活動261場。但強化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培育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戴虹表示,接下來還將緊緊圍繞雙碳、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題,豐富青少年學習內容、形式,以生態文明教育的“軟實力”築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硬支撐”。

通訊員 王莎 萬芳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