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改造:既要看得見煙火,也要留得住鄉愁
2024-09-02 14:22

 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擁有142座曆史文化名城、312個曆史文化名鎮、487個曆史文化名村和8155個中國傳統村落,劃定了1200多片曆史文化街區,認定了6.72萬處曆史建築,構建起一個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的城鄉曆史文化遺產保護體係。

曆史文化街區,穿越時光,鐫刻曆史,聯通古今。曆史文化街區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曆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資源,而相較博物館的曆史遺產,這些與一代又一代人生活記憶息息相關的老街區,更接地氣,更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是城市一本“活”的曆史書。亚博体育 彩票 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被譽為“沒有圍牆的江南文化博物館”,街區內,耦園、全晉會館等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串珠成鏈,承載了古城2500餘年厚重曆史;在揚州的仁豐裏,保留著唐代“裏坊製”格局,不乏煙火氣息,巷道中不時響起的廣陵古琴、揚州評話,與淘米洗菜、觀棋插話、“丁零零”的自行車鈴聲交織在一起。可以說,曆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城市文脈的體現和延續,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喚醒”老街區,讓老街區看得見煙火。時代向前,城市更新,老街區要適應新時代發展,就需要創新發展思路,在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中,讓老街區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北京前門老胡同的煙火璀璨、廣州永慶坊的樂聲悠揚,到拉薩八廓街的青磚斑駁、潮州牌坊街的鑼鼓鳴響,全國各地的古街古巷、民風民俗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得以“活”起來,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綜合、最完整、最係統的鮮活載體,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修舊如舊,讓老街區留得住鄉愁。事實上,伴隨著近年來對曆史建築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曆史建築“大拆大改”少了。越來越多的城市對古鎮古街進行商業改造,但由此也帶來了部分地區曆史文化街區“千街一麵”的現象——相似的店鋪、彙聚了全國各地特色的小吃、同質化的打卡點。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築就是生命的“紋理”,“喚醒”老街區,不是簡單的“包裝”,而是要講好他們的故事,品味好一磚一石、一房一瓦。在南京老城南,古建老宅按照“修舊如故”方式保護修繕,淘來老材料,用上老技術,既延續風貌肌理,也保留時代氣息;在無錫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遊船串起了兩岸珍珠般散落的運河遺跡,重點文物與傳統民居分級分類活化利用,實現可持續改造……

說到底,“盤活”老街區,更要創新表達方式。堅持“千街千麵、千店千麵”,要保留獨特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特色風貌等,讓曆史文化街區的原有功能與現代價值更好地體現出來,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更好地賡續曆史文脈,造福一方百姓。(邁宣)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