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增3個世界地質遺產地,其中烏海“植物龐貝城”由南京科學家發現
2024-09-04 22:10

記者9月3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第二批100個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日前公布,我國有3個地質遺產地入選,分別為內蒙古烏海市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和桂林喀斯特。3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的“中國3家地質遺產地入選第二批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100個地質遺產地名錄”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現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王軍、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曾小芸、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陳偉海等三家地質遺產地提案人分別介紹了各自地質遺產地的情況。其中,內蒙古烏海市那座2.98億年的熱帶雨林“植物龐貝城”,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軍帶隊發現的。

圖片

“長得好看”就能入選地質遺產地名錄嗎?

“不是說一個景點好看,它就能入選。”國際地科聯國際地址遺址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建平說,地質遺產是忠實記錄地球46億年演化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料。擁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地質過程的關鍵區域,可作為全球對比標準,或在地球科學發展曆史中意義非凡的地點,代表該地質遺產具有國際最高地學價值和研究水平,並得到有效保護。“這次我國3個地質遺產地此次入選,表明其科學價值和研究水平得到國際學術界一致認可,目前的保護狀況也受到國際社會肯定。”張建平說。第二批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是經全球17個國際組織的700多名專家提名、全球地學領域頂級專家評選,並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最終認定。

圖片

 

圖片

圖片

目前,我國已有10個地質遺產地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中國入選全球首批地質遺產地名錄的7處地質遺產地包括: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區“長興煤山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和‘金釘子’”、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魯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堊世酸性火成岩柱狀節理”“雲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地質公園“雲南澄江寒武紀化石產地和化石庫”“藏南絨布峽穀滑脫構造體係”“珠峰奧陶紀岩石”等。

“植物龐貝城”是座什麼城?

本世紀初,大規模的露天采礦掘開了封存已久的地層。恰在此時,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軍帶領團隊來到烏達煤田,手起錘落、岩石碎裂,大量植物化石重見天日。

圖片

王軍和他的團隊發現,一般化石中的植物都是躺著的,但是,烏達的化石是“站著”的。“很密集,每隔三五米就有一棵直立的植物樹幹。”我們開始懷疑,這裏很可能像龐貝古城一樣瞬間被埋入地下,“凝固”起來。也就是說,2.98億年前,在烏海市烏達區西北方忽然發生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火山噴發,厚厚的火山灰飄到了這片森林裏,所有的樹木瞬間被封住了,盛極一時的森林王國就此終結。這一切,和1713年考古學家在意大利發現的古羅馬龐貝城的遭遇極其相似。

圖片

站在烏海“植物龐貝城”內,很多科學家用“震撼”二字形容。“植物龐貝城”是世界上成煤植物群標本數量最大的收藏寶庫,也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遠古森林。通過對“植物龐貝城”的研究,我們對於“煤是由什麼植物形成的”這個問題能有更加清楚地認識——它不僅能夠直觀地說明形成煤的植物個體的外觀形態,而且能夠展示最大麵積的遠古成煤沼澤森林的實際麵貌。此外,“植物龐貝城”更是一個翻頁類(前裸子植物)化石寶庫,植被由石鬆類、有節類、瓢葉類、蕨類、原始鬆柏類、蘇鐵類等植物類群組成。火山灰避免了動植物腐爛或被其他生物體吞噬,森林群落結構保存完美。“目前,全球發現的動物化石埋藏點有5000多個,但是公認的‘植物龐貝城’隻有5個。這裏是唯一一個處於二疊紀的,準確地說是處於石炭紀與二疊紀之交。”王軍說。

圖片

“這樣的‘植物龐貝城’造不出來,也不可再生,沒有了就沒有了。”開采還是保護,這個問題擺在了大家麵前。現在烏海處在產業轉型的時期,需要更早地做準備。我們也期待將來國內能夠新增一個大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自貢和桂林又有哪些特色?

據介紹,位於四川的“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是一處密集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遺址,占地約7萬平方米,於1972年首次發現。此後這裏建立起了亞洲和國內首個專題恐龍博物館——今天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到目前為止,在這裏已經發掘出200多具恐龍和其他脊椎類動物化石。其中,已鑒定出26屬29種,包括蜥腳類、劍龍類、魚類、兩棲類、龜類、鱷類等,組成了中侏羅世高度多樣化的脊椎類動物群落。這處地質遺產地填補了恐龍進化史上的空白,並為從各個方麵研究恐龍及與其他脊椎類動物的關係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本。

圖片

圖片

位於廣西的“桂林喀斯特”是大陸型塔狀岩溶的典型代表,是華南地區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現。桂林喀斯特位於南嶺構造帶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邊的塔狀及錐狀岩溶地貌為主要特征,同時發育有許多洞穴。受古生代構造運動的影響,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獨特的岩溶發育盆地。溫暖濕潤的氣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進了岩溶發育。第四紀以來,該地區的差異性構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樣性,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參考。

實習生 徐菲婭

剪輯 湯清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校對 陶善工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