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解讀“非”凡大陸,《關於非洲的八堂課》探索非洲文化之魂
2024-09-05 11:15

9月4日到9月6日,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非洲這片美麗的熱土也激發了無數人的興趣與好奇。非洲大陸曆史悠久,文化燦爛,但曾遭受慘痛的殖民統治,明珠蒙塵,非洲文學一度成為世界文學的邊緣存在。

近些年來,非洲文學突飛猛進,眾多非洲作家在世界文壇上展現非洲文學、文化的魅力。對於國內讀者而言,如何理解這片“非”凡大陸的文化之魂,如何解讀非洲文學的思想閃光,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有“非洲的塞繆爾·貝克特”之稱的法國非裔作家阿蘭·馬邦庫全新力作《關於非洲的八堂課:法蘭西公學院課程講稿》或能給讀者一些啟發。

阿蘭·馬邦庫

八堂課帶你重新認識真正的非洲

《關於非洲的八堂課:法蘭西公學院課程講稿》根據本書作者阿蘭·馬邦庫在法蘭西公學院的講稿整理而成。阿蘭·馬邦庫1966年出生於剛果(布)的黑角市,擁有法國和剛果(布)雙重國籍,現定居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其代表作有《打碎的杯子》《豪豬回憶錄》《明天,我二十歲》《黑角之光》等。22歲時馬邦庫在法國求學,1998年發表小說處女作《藍-白-紅》並一舉獲得當年的“黑非洲文學大獎”,2012年,他的作品被授予法蘭西學院亨利·加爾文學獎,也曾入圍2015年布克國際獎終選名單。2021年11月,他榮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國際作家終身榮譽獎,2022年擔任布克獎的評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邦庫是法語世界最知名、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國最負盛名的非裔作家之一。

2015年,法蘭西公學院法國文學和現代文學教席教授邀請馬邦庫主持藝術創作年度教席,這是公學院首次聘請作家擔任該教席的主講人。馬邦庫在公學院的課程推出後受到公眾和法國媒體的熱烈歡迎,這八堂課的講稿被集結整理並出版。“我滿懷喜悅地向大家推介我的八堂課,借此我們可以平和有禮地重讀我們共同的過去,如同接受一次對話的邀請。唯有如此,我們的存在再不會受偏見束縛,我們的未來再不會受奇談怪論汙辱。”在書中馬邦庫寫道。

這八堂課的內容涉及非洲的文學寫作、文化甚至政治視野等多個方麵,第一堂課從黑人文學的曆史發展說起,第二堂課探討“黑人性”,第三堂課圍繞非洲文學探討的若幹主題展開,第四堂課講述非洲文學在法國的出版情況,第五堂課深入民族文學與政治煽動,第六堂課則麵對曆史講述非洲與“黑色法蘭西”,第七堂課回顧黑非洲的內戰與兒童兵,最後一堂課圍繞盧旺達大屠殺展開。這八堂課表達了作者對非洲文化與全球文化和平相處的強烈渴望。

擺脫先入為主的觀念

從文化語境認識一個“流動的非洲”

在很長時間以來,在西方作家筆下的非洲題材都側重於描繪秀麗的風光、野蠻無知的土著和神秘愚昧的社會習俗,文字中暗含著歐洲文化和白人種族的優越感。1921年法國人將龔古爾文學獎頒發給加勒比地區的黑人作家勒內·馬朗的小說《霸都亞納:真正的黑人小說》,非洲法語文學才正式進入了西方讀者的視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一批年輕的學者站了出來扛起了反殖民主義的大旗,通過文學創作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黑人凝聚在一起。在他們的筆下,非洲不再是眼前現實的非洲,而更像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本書的導讀作者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非洲大湖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劉成富指出,為了消除偏見以及提振信心,非洲知識分子試圖通過文學的形式把“傳統的非洲”描繪成“現代歐洲”的對立麵。控訴殖民曆史,直麵社會現實是當今非洲法語文學的特點之一。

對於國內的讀者來說,非洲法語文學還是比較陌生的存在,劉成富分析認為,一方麵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沒有文字記載的傳統,早期文學主要是口口相傳的英雄史詩,這些作品直到20世紀中後期才被整理出版,並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傳播。另一方麵在很長時間裏世界文學的話語權被西方人操控,似乎非洲人在文學創作上有先天的缺陷,根本不能與西方作家平起平坐、相提並論。非洲作家早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他們試圖終結在文學創作上的附庸地位,而且堅信將來有一天最終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讀馬邦庫的《關於非洲的八堂課》,可以讓我們對非洲、非洲文化、非洲曆史和非洲人的認識又深刻許多。”劉成富寫道,“在倡導‘文化多樣性’‘世界多極化’的今天,從不同的層麵通過非洲法語文學來認識和了解非洲,尤其是非洲各民族在文化方麵的訴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