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清華博導用AI寫小說獲獎,助妻子抗癌,他說下個風口是大運河文化開發
2024-09-05 21:36

“暢想一下,我們可以像《黑神話·悟空》一樣做一個大運河遊戲,大家化身勞動者,一起去開掘運河,創造曆史!”9月5日,2024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 分論壇上,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題為《AIGC的時代表達》的分享激發了現場的小高潮。玩轉AI、展開各種探索的同時,他認為人工智能在大運河的文化開發當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餘萍 攝

每天與AI對話,

借助AI幫妻子對抗癌症

沈陽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元宇宙、新媒體、AI和大數據。2014年,因為工作調動,沈陽加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此開啟一段以大數據和新媒體為核心的產學研之旅。2022年11月30日,隨著ChatGPT橫空出世,沈陽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使用和研究AI,與AI的對話超過1萬次,AI成了他探索世界、擴充知識和提升自我的關鍵工具。他表示,“每天醒來,我首先與被我稱為‘智慧之友’的AI助手開啟互動交流。我向它提出過大量複雜的問題,涵蓋宇宙奧秘、人類心理、先進科技甚至哲學思考等。AI助手的答案不僅精準,而且深入淺出,讓我對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23年,AI成為沈陽幫助愛人抗擊癌症的得力助手。妻子被診斷為印戒細胞癌,這是胃癌中最凶險的一種。“愛人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的那一刻,我崩潰了。”沈陽開始嚐試使用AI技術分析愛人的病情,每天都用AI分析她的體重和血液數據,還通過與AI助手展開對話,解決了愛人的空腸營養管被堵的問題。

病魔無情,采訪中,沈陽告訴記者,愛人6月份已經過世了。如今回顧那個痛苦的過程,他說,“AI讓病人家屬的知情權得到了很大提升,醫生說的任何術語,你都可以用AI去查,這個還是很有好處的。”但他也說,自己不會用AI去複活親人,因為覺得人不能老是沉浸在那個感受中。


AI匿名創作的小說獲獎,

進行各種藝術嚐試

在AI跟文化結合的方向,沈陽已經展開了許多嚐試。他透露自己現在每天“沉迷”於跟大模型對話4個小時以上,不僅用來分析和預測,還可以畫畫、修改詩歌、做音樂,用AI完成了《單身狗之歌》等音樂創作,希望有一天能打入音樂排行榜,最近他還用這一方法和文物考古界共同進行古代竹簡中殘缺文字的補字試驗,以及進行文言文創作、拍攝AI短劇、文旅宣傳片等等。由於天生紅綠色弱,2023年,沈陽開始嚐試AI繪畫,希望AI幫助彌補審美上的不足,讓自己能夠以一種全新視角創作和欣賞藝術。展示中他表示,有不少流量不錯。“這個過程證明了即使在麵臨困難和限製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通過創新和科技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

去年,沈陽及其團隊用AI匿名創作了一部科幻小說——《機憶之地》,並在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中獲二等獎,這也躋身去年中國科幻界十大事件。“《機憶之地》這篇用AI創作的小說起源於一個網友的留言。他建議我可以嚐試用AI創作的作品匿名參加比賽。這個想法激發了我和團隊的好奇心,並最終促成了小說的誕生。”沈陽說,在《機憶之地》的創作過程中,自己與AI進行了66次對話。團隊從AI生成的約43061個字符中,精心挑選了5915個字符,最終形成了這部作品。


在評審過程中,隻有一位評委判斷出,小說是由AI創作完成。沈陽表示,每次與AI的對話都是一段新的旅程。在對話中不斷探索,有時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有時則需要在邏輯和敘事上作出調整。AI在創作過程中展現出的能力令人驚歎,它能迅速生成大量內容,而自己則在其中尋找能激發想象力的內容。

除了文學創作,團隊還建立了一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該平台能將文字圖書自動變成繪本,將書籍內容製作成視頻,甚至能將書中的人物變成可交流的虛擬角色。這樣的創新不僅能增加讀者的興趣,還能幫助出版機構節省大量時間和資源。

AI與文旅融合,

將在大運河文化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如今,他正帶領一個充滿活力的產學研團隊,走向一個全新的三元世界——自然人、虛擬人和機器人和諧共存的新世界。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探索先進的AI模型,還聚焦於文化的數字化和智能製造,以實現產業的整體升級。現場有不少文旅單位對沈陽的工作感興趣,會後展開交流。

沈陽認為,AI在大運河的文化開發中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內容的再造,跟大運河有關的文化典籍非常多,這些典籍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進行整理和再創。第二,我們可以使用虛擬人技術,對大運河文化進行推廣介紹。第三,我們也可以使用XR +AIGC技術,對大運河文化進行虛擬空間搭建。“在這樣一係列技術的運用之下,相信我們的文旅愛好者,將獲得更好的文化體驗,旅遊效率會更高。”

他表示,當下AIGC已經在各地文旅中有不少應用。比如說沉浸藝術的展覽,數字人已經應用到文旅行業中去了。還有一些旅遊行業的網站使用AI技術,進行互聯網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未來在文生圖、文生音樂、文生短劇方麵將有更多的進展。我想,人工智能 AIGC的應用將會慢慢走進大家的生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揚州報道

校對 盛媛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