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產劇《張謇》開機,何冰還原“實業救國”回答“後浪”的“時代之問”
2024-09-07 00:21

作為早期現代化的設計師,出生於南通的“中國近代第一實業家”張謇的愛國主張和救國實踐對百年中國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帶著讓更多觀眾走近這位可敬人物的使命,電視劇《張謇》於9月6日上午在寧啟動,總編劇張強、總導演王偉民,張謇的飾演者何冰等主創對記者講述了創作初衷。何冰表示,閱讀大量資料後,不斷琢磨張謇的心路曆程,從生活化還原入手去塑造角色。

何冰:我就是普通演員,

能扮演張謇三生有幸

該劇將鮮活展現清末狀元張謇麵對國家興亡,毅然棄官從商創辦大生紗廠,興辦教育、造福民生的偉大壯舉。表現出張謇先生“士負國家之責”的愛國情懷,“兼濟天下蒼生”的民本意識,“獨立開辟新路”的創新精神。江蘇廣電幸福藍海從2017年起開始采風創作,經多年打磨,終於9月6日啟動開機拍攝,將在浙江橫店、江蘇南通、無錫等地取景。

總導演王偉民告訴記者,“隻有真正熱愛角色,才能達到心靈相通。深入溝通後發現,何冰對張謇這個角色懷有巨大的熱情,聊的時候一拍即合。” 從《鳥人》到《窩頭會館》,從《茶館》到《喜劇的憂傷》,何冰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塑造過眾多深入人心的角色。2018年開始,何冰還以導演身份麵對觀眾,推出自導自演的話劇《陌生人》《代價》,拿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等獎項。在影視劇領域,他也憑借《情滿四合院》摘下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當天為防止造型曝光,何冰戴著一頂帽子現身發布會。已經開始深入資料看曆史的何冰分享了閱讀張謇之子張孝若寫的《張謇傳》的感受,“難以想象,他可以在有生之年為國家和民族做那麼多好事,幾條道路都能走到巔峰。但這些都指向一個問題,他心裏在想什麼?人出手做一件事情,背後一定有其思想指導。表演是動作的藝術,通過動作去分析人的思想曆程,這一切可能就是我們要與觀眾去交流的,而張謇思想直至今天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首先要尋找人物定位,目前落在‘實幹家’比較貼切,還有待跟編劇和導演進一步溝通。他的商業版圖很大,卻用賺來的錢辦學,他開辦戲劇教育,培養戲劇人才,為國家民族尋找出路,謀求未來,非常可敬。”談及如何對張謇這個人物進行生活化還原,何冰表示,重要的是演出豐富的層次,而不是從概念出發。“在保護、傳輸張謇的行為與思想的同時,動用更多手段,使之更為豐富。當然,進入戲劇世界就有戲劇的方法,有遴選和各種設計,這有待我們在今後100多天的時間裏,盡可能地去努力。”

“張謇把民族未來和希望放在第一位,從見識上來說,這是普通人達不到的,我們隻能盡力去‘夠’。” 何冰表示,“如果說我演的戲觀眾還能有點印象的話,我可能做了一件事,就是用生動保護了文本,但這個戲挺難的,我過去的招兒能不能用上我不知道啊,他身上一定有生動的地方,我還在拚命地想。”

“我就是一個普通演員,能扮演張謇感覺很幸運。”談及挑選角色的標準,何冰說,“國家經曆大的時代變遷,那些思想變革者很打動我。因為隻有思想引領人們前進,找不到方向往哪裏走呢。”

張謇是誰?以創作回答

年輕人的“時代之問”

《張謇》彙聚一眾優秀主創,由《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編劇張強擔任總編劇,執導了《孤舟》《走向大西南》的王偉民擔任總導演,《闖關東》《三體》的陳敏正擔任造型指導、《天下長河》的王力東擔任攝影指導、《封神三部曲》的紀兆龍擔任美術指導。同時還邀請張謇先生的曾孫、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張慎欣擔任本劇顧問。

該劇已入選2022年度省級現代服務業(廣播電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並獲得2022 年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更得到了國家廣電總局的重視,成功入選“2023年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項目”,成為“千古風流人物”係列中的重要項目之一。

據介紹,張謇的一生極其豐富,首次用電視劇形式進行藝術創作,選取41歲張謇得中狀元的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一節點展開故事。總編劇張強表示,“當國家和民族麵臨危亡,張謇決定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在這個過程中成為時代的精神標識。我們將以曆史正劇的方式講述故事,不同於傳統曆史劇聚焦帝王權謀和後宮爭鬥,我們必須堅守正道,讓觀眾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精神。”劇名開宗明義就叫《張謇》,也是想表達,張謇不僅僅是一個人名,不僅是一個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故事。

“不少人誤以為我們在做一個漢朝故事,這是把張謇和張騫混淆了,還有人不認識張謇的‘謇’字,” 張強說,“可能對一些年輕人來說,張謇是誰,這就是一個時代之問。張謇銳意進取,愛國愛鄉的大情懷,他洞察世界的目光,都是當下年輕人身上特別少的東西。當下年輕人麵對困擾,能不能也找到自己的信仰坐標。創作者也相信,展露張謇心路曆程一定會打動當下年輕人。”

總導演王偉民則表示,“做大餐如烹小鮮,如何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張謇?有很多細節,比如張謇一生創辦了二十多家企業。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過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張謇吃穿用度皆精打細算,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我們希望用生動的人物和故事,讓更多觀眾接觸這段曆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視頻剪輯 周嘉楠

校對 盛媛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