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共生共長,在承韻風華中賡續千年文脈
2024-09-07 20:33

 在宿遷,當第一縷陽光悄然灑下,大運河上泛起的粼粼金波,讓兩岸景致逐漸清晰起來。

駱馬湖畔,成群水鳥飛舞蹁躚;東關口曆史文化公園裏,晨練市民悠然自得;皂河龍運城內,積澱千年的大運河文化又將吸引來各地遊客,整個城市都在這金色的光輝中蘇醒,展現出勃勃生機。

圖片

千年來,宿遷與大運河共生共長,興衰與共。大運河數次改道,宿遷都是大運河畔的重要節點城市。全長112公裏的大運河宿遷段,見證了千年間文化的碰撞、融合與傳承,造就了宿遷絕佳的生態優勢,創造了宿遷獨特的人文價值。

因水而生的大運河文化滋養了兩岸的土地與人心,將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密相連。

近年來,宿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準定位大運河宿遷段優勢和亮點,按照“文化為魂、生態為底、保護為先、利用為要”的“四為”方針,構建形成“一帶一核四組團”的整體空間布局,讓大運河文化流淌在宿遷大地上,也浸潤在宿遷人民的心田裏。

“第一江山春好處,十分梅柳色徒傳。”這是清朝皇帝乾隆對大運河宿遷段兩岸風光的描繪。如今,漫步在大運河沿岸,市民目之所見皆是綠色,“第一江山春好處”的風光更勝從前。

圖片

好生態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底色,宿遷深知這一點,始終把推進大運河及其沿線生態建設作為重要任務,以《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及駱馬湖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為遵循,對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沿線(通湖大橋至洋北大橋約25.6公裏)以及駱馬湖東岸(通湖大橋至嶂山閘約18.5公裏),即“一線一岸”環境實施綜合整治,讓千年大運河堤岸綠、河水清、航道暢,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大運河兩岸,皂河龍運城、運河灣公園、運河祈福園等48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以文化相串聯,圍繞文化傳承、景觀提升、產業發展和IP打造,正隨著大運河的奔湧之勢,為宿遷激發出更加強勁的文化活力。

在大運河、駱馬湖、古黃河和古皂河四水交彙之處建起的皂河龍運城,自2022年9月建成運營以來,就憑借其對大運河文化的挖掘和對大運河故事的創新演繹,成為遊客爭相探訪的文化新地標,獲評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新案例,古老的文化脈絡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

圖片

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裏,昔日用於儲備糧食的老糧庫迎來“蝶變”。“我小時候這裏是個比較破舊的糧庫,現在已經變成文藝地標了,我經常帶著孩子來散步,打打羽毛球。”家住宿豫區的市民周闖表示,在玖庫書屋裏讀一本書、聽一場文化講座;徜徉在水之美術館感受藝術之美;約上三五好友在室內羽毛球館揮灑汗水,“老記憶”演繹出“新體驗”,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休閑生活。

宿遷的文旅新地標還在大運河宿遷段沿岸不斷拓展,串點成線,以線帶麵。一座座公園的建設,既保護了大運河的生態功能,又將大運河文化傳承下來,實現了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綠色生活空間的統一,將獨特的大運河、古黃河“兩河並行”特色景觀織入城市空間,打造出“城河一體”的水美宿遷城市特色風貌。 

對大運河品牌的打造,更加顯示出宿遷弘揚運河文化的主動性。連續六年舉辦的運河電商大會,共達成簽約項目338個,已成為區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楚文化與大運河文化在碰撞交融中,探索出實體經濟轉型的“新運河路徑”,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脈動千年”大運河文化資源圖片展、“尋找大運河江蘇記憶”、江蘇省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宿遷專場等活動陸續舉辦,讓水利遺址公園、龍王廟行宮等大運河地標的魅力被更多人所熟知,以獨特的視角將大運河宿遷段千年的曆史變遷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影像呈現,在弘揚大運河文化的同時,也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明確了方向。 

圖片

宿遷對大運河文化深度挖掘與創新傳承的生動實踐從未停歇,成立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宿遷分院,編撰形成《宿遷市曆史文化係統梳理研究項目》《宿遷運河史》等研究成果,完成20餘項大運河重點課題研究工作,順山集遺址、韓井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部大運河主題文藝作品獲江蘇省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蘇北大鼓、洋河酒釀造技藝獲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連續四年舉辦運河主題新聞行動……向深挖掘,向新追尋,向外發聲,穿城而過的大運河,已成為一條綿延在西楚大地上的文化展示長廊,文化在千年不息的流水中積蘊,創新活力乘著大運河奔騰之勢競相湧現。

河水悠悠,潤澤大地。從千年前流淌而來的大運河,滋養出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脈,澆灌出宿遷大地的勃勃生機。如今,在大運河文化帶宿遷段建設的帶動下,大運河這一“流動的文化”與宿遷的發展緊密融合,滔滔運河水正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祁秋月)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