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過後,洪澇災害可能帶來哪些傳染病?專家提示重點防控這三類
2024-09-08 10:47

 新華社海口9月7日電(記者陳凱姿)今年第11號台風“摩羯”登陸前後,其帶來的強降水導致部分地區形成洪澇,專家提示,洪澇災害過後,一些傳染性疾病流行的風險可能會升高,應急防控需盡快提上日程。

此次“摩羯”登陸前,海南已連續發布暴雨及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超強台風也讓海南尤其是文昌、海口及一些中西部市縣出現洪澇。

海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製所副主任醫師張玲認為,洪澇災害發生後,受供水係統毀損、食物安全難以保障、居住條件受到破壞、人口流動性增大、人群與“帶病”生物接觸機會增多,以及部分人群抵抗力降低、衛生服務不能及時跟上等多種因素影響,容易發生各類傳染病疫情。

圖片
  台風“摩羯”導致海南部分地區出現洪澇。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就洪澇災害而言,應特別針對腸道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進行防控。”張玲表示,這些疾病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傳播快、發病集中等特征。

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引起腹瀉和感染的一類疾病。洪澇發生後,常見腸道傳染病主要有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瀉。

自然疫源性疾病則指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在野生動物間流行、並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的疾病,需要重點預防的該類傳染病有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和鼠疫等。

此外,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氣溶膠以及密切接觸傳播,洪澇災區臨時安置點等地居住環境集中,人群密切接觸機會增加,增大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風險。

圖片
  海口市教育幼兒園在台風過後進行室外環境清理。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

張玲等專家認為,受災區域的衛生防控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和居民個人齊心協力完成。

一方麵,公衛機構等可對受災及人員密集區域開展消毒和蚊蟲鼠蟻等消殺工作,勸導群眾減少或暫時不參加集體活動。此外,各地應做好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如要求畜牧養殖區及時清理動物糞便等異物,對病死動物集中處理,倡導人畜分居;生活區垃圾定點存放,集中處理,以及提醒居民充足休息,避免疲勞,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另一方麵,居民要做好自我衛生防護。房屋被水浸泡後,需對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理,開窗換氣;防止食物被老鼠等動物汙染。此外,不喝生水、食物煮熟,尤其是災後物資短缺期間,不食用腐敗變質或被汙水浸泡過的食物,保持食具潔淨。城市居民自來水水管或水龍頭如被汙染,退水後應充分清洗管路和消毒。個人要勤洗手,不與已感染傳染病的病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一旦出現發熱、腹瀉等情況要盡快就醫,必要時配合傳染病隔離措施。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