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製美飾 銀輝耀苗鄉(匠心)
2024-09-10 13:35

 

圖片

  楊正貴在製作苗族銀帽。
陳孝新攝

圖片

  楊正貴製作的苗族銀飾。
陳孝新攝

 

  “有衣無銀,不成盛裝”,銀飾自古便是苗族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每逢年節或喜慶活動,苗族姑娘們身穿民族服裝,戴上款式豐富、造型精美的銀飾,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銀飾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習俗,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親朋好友在這一天帶著禮物前來祝賀,新生兒將會第一次收到銀製的禮物,蘊含著美好的祝福。

  此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斷為孩子購置銀飾,以備嫁娶之用。“一年準備一點,等孩子長大成人,成套的銀飾就有了。”黃平縣史誌辦原主任潘世仁介紹,除了嫁娶,銀飾也常用於各類節慶場合。苗族銀飾以大、重、多為美,是財富的象征。

  黃平縣苗族銀飾製作技藝十分發達,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全縣共有銀飾製作非遺傳承人46名,69歲的楊正貴是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楊正貴出生於銀匠世家,家族的手藝傳到他已是第五代。在楊正貴的記憶裏,父親坐在凳子上敲打銀器的聲音伴隨了他整個童年。從12歲開始,他正式跟隨父親學習銀飾製作。從小耳濡目染,楊正貴上手很快。“父親做什麼圖案,我看一遍就能跟著做出來。有時遇到不會的,就向父親請教。”楊正貴說,到了十七八歲,他便出師了,可以獨自製作出閃亮的銀飾。

  1997年,楊正貴到黃平縣城開了一家銀飾加工店,成為家族裏第一個全職銀匠。靠著祖傳的手藝和口碑,楊正貴在城裏站穩了腳跟。

  苗族銀飾圖案繁多,既有生活中的花鳥蟲魚,又有想象中的龍鳳瑞獸,還有象征勇武的兵器,豐富的圖案反映了苗族人的審美意趣和精神信仰。雕刻圖案是楊正貴最擅長的工序。戴上銀邊眼鏡,手拿錘子和鏨子,他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精雕細刻,全神貫注。“雕刻需要專注,稍一走神就會出錯。”經過多年磨煉,楊正貴的雕刻技藝已爐火純青,他雕刻的花朵線條流暢,形態優美,立體感十足。

  在苗族盛裝中,頭戴的銀帽格外吸睛,苗族人稱其為“鳳冠”。“不同地區鳳冠的造型不一樣。黃平地區的銀帽由一朵朵銀花堆成半球形,頂部立著一隻鳥,尾部有長長的銀片流蘇,稱作鳳尾,整體是一隻鳥的造型。”潘世仁介紹,在貴州雷山、台江等地,銀帽呈角狀,有人認為這是牛角,但其實是鳥的一對翅膀,也體現了對鳥的崇拜。

  製作黃平銀帽非常考驗匠人的技藝。銀帽通常有四五斤重,經過鑄煉、錘打、焊接、編結、打磨等3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從早做到晚,需要兩個月才能做完一頂銀帽。”楊正貴說,製作銀帽是他學藝路上的一道難關,剛開始做的帽子不圓。通過不斷請教父親、刻苦練習,楊正貴終於製作出一頂頂渾圓華美的銀帽。2012年,楊正貴的銀鳳冠作品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

  “過去,銀飾製作是家族手藝,主要通過家族內部一代代傳承下來。”潘世仁說。

  楊正貴的兒子楊華從小跟隨他學藝,2003年便在黔東南州凱裏市龍場鎮獨立經營銀飾加工店,後來到北京從事珠寶設計、銀飾鑲嵌工作。2015年起,楊華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多次到高校學習深造。他熟練掌握了苗族傳統銀飾鍛造技法,探索將蠟染、刺繡等苗族傳統工藝與銀飾相結合。2020年,楊華被評為“苗族銀飾鍛製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

  楊永智早年跟隨堂哥楊正貴學習銀飾製作,如今已在貴陽市開設了兩家店鋪,年收入20餘萬元。“除了傳統的款式和花紋,還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定製。城市裏年輕人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隻要拿出圖來,我就能做。”楊永智說。

  楊正貴也緊跟時代潮流,根據年輕人的喜好,定做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銀飾品,如銀畫、花絲手鐲等。

  如今,黃平銀飾已成為當地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

  2017年,楊正貴遠赴馬耳他,參加“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暨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他帶去的黃平苗族銀飾作品得到外國朋友的讚賞。2022年,楊正貴參加貴州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購物節”展演活動,現場展示銀飾製作技藝,吸引許多觀眾駐足。每逢苗族傳統節日“四月八”,楊正貴會到黃平縣飛雲崖景區進行非遺展示。

  這些年,楊正貴多次走進凱裏學院、黃平民族中學等當地學校授課,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苗族傳統工藝之美。2022年,楊正貴在自家店內設立非遺工作室,成為青少年研學的好去處。

  在機器生產越來越普遍的當下,楊正貴仍堅持純手工製作。“做銀飾,不僅要會加工,還要有創意。”對楊正貴來說,創意在他的腦子裏,通過手來實現,可以靈活變換,樂趣無窮。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