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文化藝術節·對話主創 | 揚劇《推拿》:文學IP如何在戲曲舞台書寫
2024-09-13 11:37

2024紫金文化藝術節即將啟幕。作為新創劇目會演的首場演出,揚劇《推拿》將於13日晚率先亮相淮安人民大會堂,這也是該劇創排後的首場演出。《推拿》有哪些看點和亮點?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團長呂佳慶為我們進行了精彩推薦。

劇情簡介

盲女都紅從青島來到南京,希望加入沙宗琪推拿中心,卻遭到老板沙複明的拒絕,但她的堅持最終贏得了試用機會。推拿中心裏的眾人各自麵臨著生活的挑戰和個人的情感糾葛:王大夫為了弟弟的賭債陷入絕望,甚至選擇自殘來逃避債務;沙複明對於美的執著追求導致他與都紅產生了一段微妙的感情,但都紅更希望保持自己的獨立和自尊;張宗琪因為與沙複明的種種矛盾最終分道揚鑣,從而揭開了一段傷心往事……

記者:為什麼會選擇畢飛宇的小說《推拿》進行揚劇改編?將文學經典搬上舞台,有什麼“轉換”的方法和心得,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呂佳慶:《推拿》是一部榮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具備極高的文學價值,也是一個自帶熱度的IP。改編這樣的作品,不僅可以借助其原有的受眾基礎,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還能顯著提升劇目的關注度和票房潛力。

此外,《推拿》描繪了盲人推拿師群體的生活狀態和心靈世界,蘊含深刻的社會意義,能夠引發公眾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思考。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為戲劇表演提供了豐富的角色塑造空間;人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情感糾葛強烈,也為戲劇創作提供了充足的矛盾與衝突。這或許是為何電影、電視劇、話劇紛紛選擇將其改編的原因之一,揚劇亦是如此。

將《推拿》搬上揚劇舞台,我們既懷著敬畏之心,又充滿期待。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們力求保留原著的精神和主題,同時結合劇種特點作出適當調整。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觀眾接受度,即如何將現代文學作品改編成傳統戲曲,既要保持揚劇的傳統特色,又要通過創新吸引現代觀眾。這些難題的解決,得益於郭小男導演的“鬼斧神工”,以及全體主創人員的共同努力。

記者:《推拿》曾經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以及話劇,您覺得揚劇版最大的亮點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呂佳慶:與電視、電影、話劇相比,我認為揚劇版《推拿》更能貼近作家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眾所周知,蘇北水鄉是畢飛宇老師文學創作的源泉,而揚劇恰恰也是在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作家的人生經曆使得《推拿》這部作品與揚劇這一藝術形式在氣韻上更加合拍。

揚劇《推拿》的主創團隊彙聚了中國戲曲界的頂尖人才,由享有盛譽的一級導演郭小男領銜,編劇則是由國務院特貼獲得者、一級編劇張明媛擔綱。音樂方麵,一級演奏員盧小傑負責唱腔設計,一級作曲趙震方負責音樂設計和配器。舞美設計由一級舞美設計師黃楷夫操刀,燈光設計則由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王瑞國精心打造。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龔元負責服裝和造型設計。此外,還邀請了一級編劇、著名揚劇編劇、原揚劇團團長袁振奇;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徐秀芳;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原揚劇團團長繆勇擔任藝術指導。

揚劇以其獨特的音樂、唱腔和表演風格,為觀眾提供了不同於其他劇種的獨特體驗。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讚譽:“揚劇美,曲調豐富,變化多樣,表演細膩,耐聽耐看。”相信觀眾在觀看揚劇《推拿》時,能夠全麵感受到這份獨特的魅力。

記者:這部劇的舞台呈現,有哪些獨特的設計和創意?

呂佳慶:我們的舞台設計走的是簡約現代風,既簡潔又充滿藝術感,力求在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視覺,同時觸動其內心。舞台主色調為灰色與黑色,這樣的色彩搭配不禁讓人聯想到盲人推拿師的工作環境,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因視力受限而擁有的相對單調和有限的世界。

台上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就是一些椅子和推拿床,但這些道具並非靜止不變,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靈活調整位置與形態。通過光影的巧妙變換,我們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與情感,從而區分盲人現實世界的灰暗與他們內心世界的光明。

記者:在排練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經曆或者有趣的事情可以與讀者分享?

呂佳慶:排練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真實地演繹盲人的狀態。為了讓演員們能夠深入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更好地把握自己所飾演的角色,我們安排了一係列體驗活動。這包括前往盲人學校旁聽推拿課程、與盲校師生共同開展勞動教育專題活動、邀請省中醫院的專家指導演員們的推拿手法,以及到盲人推拿中心實地觀摩體驗盲人的工作環境。

郭小男導演也對演員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讓他們蒙上眼睛親身體驗盲人的生活。我記得有一次,所有演員都蒙上了眼睛,在紫金大劇院的院子裏進行練習。他們一個搭著一個,摸摸索索地向前走,成為單位裏一道特別的風景。

記者:您認為這部作品最吸引觀眾的地方是什麼?您希望通過這部劇向觀眾傳達怎樣的情感?

呂佳慶:一個是劇中人物在麵對生活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堅韌與勇氣,以及他們在愛情、友情和親情中流露出的真實情感。另一方麵,通過盲人這一特殊群體,我們探討了人類共同的主題——走出黑暗、追求光明,以及對平等與尊嚴的呼喚。

我誠邀各位觀眾在劇中一同感受盲人內心的碰撞,探索他們的生命軌跡,呼喚對盲人平等與尊嚴的認識與尊重,見證他們世界中的真善美,體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記者:作為地方戲曲,揚劇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

呂佳慶:一方麵要精心挑選與當代社會息息相關的題材,創作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不乏現代感的新劇目,同時對傳統經典劇目進行創新複排,讓古老藝術煥發新生。另一方麵,借助高質量的劇目磨煉團隊,做到出人、出戲,提高揚劇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讓更多人愛上揚劇。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陳潔

圖片:郜煒磊攝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