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評紫金|越劇《風梅圖》有多“怪”?
2024-09-18 09:30

身為“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作為與當時官場氛圍格格不入的“孤勇者”,他的廉潔精神又有何現實意義和曆史價值?2024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劇目,越劇《風梅圖》於9月17日晚在漣水縣文化活動中心上演,對人性光輝與世間冷暖展開探索。

不唱才子佳人,這回演個“怪人”。該劇由南通藝術劇院推出的《風梅圖》特邀中國戲曲學院戲文係主任顏全毅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展敏執導,由南通藝術劇院越劇團演員傾情演繹。越劇長於抒情,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帶來新氣象的是,越劇《風梅圖》拓展了人們熟知的題材領域,將廉潔文化搬上戲曲舞台,令委婉細膩的越劇多了幾分慷慨之氣。其以南通曆史名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為原型,講述其擔任山東蘭山知縣期間心係百姓、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生動事跡。新劇劇目體現地方特色,在南通本土文化積澱裏尋找題材,打撈獨特的曆史人物,充分挖掘傳統戲曲的當代價值。

這人有多“怪”?李方膺的“怪”來自於他的倔脾氣,他專門畫夢梅、疾風、破盆、弱蘭,把自己的“倔”全部在繪畫中釋放出來,終成揚州一怪。他有《風竹圖》《遊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幹新枝,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蘇東坡是畫梅高手,但鄭板橋被李方膺的梅花深深吸引,竟歎曰:“東坡,與可畏之”,可見評價之高。

新編曆史劇的故事要引人入勝,立住人設,人格魅力彰顯是關鍵。故事由一張《風梅圖》開始,分為“鬥梅”“護民”“醉畫”“拜娘”“夜送”“風梅”六場,李方膺仁愛、正直、清廉的一生在舞台上徐徐展開。該劇呈現的是“為民請命”的核心事件:李方膺去蘭山當縣官,發現百姓深受山東總督的墾荒令之害,家破人散。於是求助知交沈玉林,未果,憑一己之力強行解除墾荒令,因此禍及鄭家,並受總督要挾,李方膺不屈服,被罷官入獄。臨別時分,百姓爭相敬酒送行,視其為自己的親人,感人至深。沈玉林也為之動容,為其鳴冤,終官複原職。數年後,李方膺無意官場,以畫銘誌,至死不改風骨,成為“揚州八怪”之一,為世人稱頌其“丹心猶赤子”。

該劇取材於真實曆史人物,借梅喻人、以古論今。所謂劇名“風梅圖”,是對李方膺品性的概括。“風”代表著他同惡勢力抗爭的凜然,以及對老百姓春風般的關懷;而“梅”則是他最常畫的對象,更是他自我人格的外化。回溯其生平,經曆人生的曲折,讓他視梅花為“平生知己”。從獄中出來後畫了一幅梅花圖,並題上王冕的《梅花傳》。李方膺常畫梅、題詩以抒情懷,其賦詩“世人不識古梅麵,古梅哪識世間人”,詩意之美,無遜於王冕《梅花傳》。李方膺筆下的梅花墨氣淋漓、不拘繩墨,藝品與人品互融。

李方膺更將讚賞為政主張和文學成就的知己喻為“古梅”,比如歐陽修、蘇軾等。李方膺晚年歸隱金陵秦淮河邊借園,常常借畫梅抒懷,謂“予性愛梅,即無梅之可見而所見無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嶽亦梅也,碩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

戲曲傳承以好看和好聽為前提,真正讓舞台上的“劇中人”成為台下觀眾的“心上人”。劇中獨特的範派唱腔,細膩演繹清官仕途荊棘,步步為營,為民請命之艱。舞台上,既有文人雅集賞畫之閑適,亦有百姓流離之辛酸;政客舌戰,智慧交鋒;清官情深,為民疾呼,真情湧動,直擊人心。其中,細膩的清唱令觀眾沉浸於角色之中。比如第一場,範曉萍飾演的李方膺即將赴任,在跟鄭板橋等一群文人墨客一起談書論畫時,這時的李方膺就是一個高潔、清明、不卑不亢的書生,重情重義,富有生活氣息。

這樣的創作如何與當下觀眾取得更多共鳴,好戲還需要經過不斷打磨和時間的檢驗。些小吾曹州縣吏,一葉一枝總關情,清官廉吏受到觀眾的歡迎,這對於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涵養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有其意義。主角既是文人,也是政客,以畫喻人的雙線設計,也頗意味深長。李方膺身上的梅骨之魂,傲立而清高,令人唏噓,也激勵著現代人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內心的純潔和堅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李海慧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