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血小板、穀丙轉氨酶等10個常見臨床指標,就能準確識別人群中的肝細胞癌(HCC)高危個體,實現早篩早診早幹預,讓肝細胞癌無處遁形。近日,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為肝細胞癌潛在患者帶來福音。複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劉振球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從2007年起,複旦大學在泰州建設500萬樣板人群的“泰州隊列”,多年來,這裏的一個個研究成果正影響著世界。
肝細胞癌篩查有了風險“計算器”
什麼是隊列研究?隊列研究就是對一群人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重複的觀測,研究各種環境暴露、生活方式與疾病的關係。大型隊列研究數量大、時間長,至少麵向數萬人,進行數十年的持續追蹤、數據積累。
“大型隊列研究,是人類病因確認的最高等級證據來源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曾給大型隊列研究這樣的定位。如今,大型隊列研究,已處於全球生命科學研究的最前沿。
近年來,我國肝癌發病率較高,全世界超一半的肝癌發生在我國,其中肝細胞癌占比超85%。“此類癌症隱匿性強,早期表現不明顯,導致很多患者發現時便已處於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窗口。”劉振球多年深耕慢性肝髒疾病領域研究,在他看來對抗肝細胞癌的最佳方式是“關口前移、預防為先”。
依托泰州隊列一萬七千多份人群樣本及英國生物銀行四十多萬份人群樣本,劉振球團隊所開發出的“計算器”精準度高、普適性強,有望顯著降低患者醫療負擔,改善其生存期。“大型自然人群隊列能夠為原創新藥研發、生物醫學研究、臨床研究、新型診斷試劑和產品研發、臨床指導和健康管理等提供支撐,泰州隊列的數據樣本更具本土化與民族性,在此基礎上作出的一係列研究成果也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居民。”劉振球說。
搭建醫學生物學大數據資源平台
腦血管病與認知障礙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特別是認知障礙尚缺乏有效的長期幹預措施。以人群為基礎的隊列研究可為慢性病的幹預和治療措施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源和基礎支撐。
2013年始,複旦大學聯合多家單位在“泰州隊列”人群中選擇3個農村社區約1000名全部55-65歲的健康誌願者構建“泰州腦影像隊列”,進行認知衰老和早期腦動脈硬化性疾病研究。
例如,采用多模態高解析腦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團隊發現“泰州腦影像隊列”所覆蓋的中老年農村自然人群中,近半數(49.0%)誌願者檢出無症狀腦小血管病。證實了老齡、高血壓和糖尿病是該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複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特聘研究員陳興棟表示,目前,研究院已逐步構建起“人群隊列-生物樣本-科學數據”一體化資源平台,並推動資源開放共享,未來更有望服務全球生命科學研究者,造福全人類。
構建生物科技和產業未來大廈的基石
作為複旦大學與泰州市政府共同孕育的“孩子”,泰州健康研究院從呱呱落地之日起,便將複旦基因融入泰州血脈,如今,他們的辛勤耕耘正迎來開花結果之日。
這些年來,作為校地之間的連接器,泰州研究院也不負眾望,在隊列建設過程中,不斷服務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為泰州市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疾病的早診早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就泰州地區來說,我們發現飲酒、燙茶、口腔衛生等情況增加消化道腫瘤發病風險,可通過幹預,降低人群發病率。”陳興棟介紹,研究院得出一係列針對泰州人群的研究成果,廣大泰州市民是“泰州隊列”最直接的受益者。
2021年11月21日,泰州研究院聯合國內11家三甲醫院在上海啟動“福聲計劃”。這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泛癌早篩前瞻性研究,旨在麵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加快推進前沿創新成果轉化和相關應用產品開發,建立適於中國人群的泛癌早篩模型。
近期,國家衛健委定向委托“泰州隊列”開展國家科技創新2030“四大慢病防治研究”重點項目“中國自然人群示範隊列建設研究”。“我們相信‘泰州隊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服務全球科研工作者,造福全人類。”陳興棟自信滿滿地說。
編輯:薑景暘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