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覽江蘇75載發展成就(上)
2024-09-23 15:37

 七十五載砥礪奮鬥,七十五載春華秋實。新中國成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中心,求真務實,奮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逐步變成一幅幅生動壯美的現實圖景。

經濟總量穩步攀升,人均GDP水平領先

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1952年,江蘇地區省生產總值隻有48.4億元,2023年已接近13萬億元,省內共有五座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的城市;一年內創造的生產總值從百億元突破千億元用了22年,從千億元突破萬億元用了14年,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僅用了4年,隨後每1~2年跨越一個萬億台階,連續突破十個萬億元大關。2023年,江蘇以占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10的經濟總量,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1952年江蘇人均生產總值隻有131元,改革開放初期尚不足500元,1998年首次突破萬元,2005—2016年快速從2萬元提升至9萬元, 2017年首次邁上10萬元台階,2023年已突破15萬元。按當年彙率折算,江蘇人均生產總值在1996年突破1千美元,2012年突破1萬美元,2021年突破2萬美元,2023年達2.13萬美元。

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產業體係加快構建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2年江蘇農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為52.7%,工業占比僅15.8%。經過二十餘年的建設發展,全省產業結構在1972年由“一二三”變為“二一三”,第二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持續鞏固,服務業發展不斷提速,1989年實現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曆史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每三年跨越一個萬億元台階,至2023年已達6.6萬億元,是2012年的2.8倍、1978年的1339.7倍。服務業規模不斷攀升,第三產業占比在2015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產業結構變為“三二一”。2023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0∶44.4∶51.6,呈現二三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端化邁進,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2023年,全省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規上工業比重超六成。全省擁有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企業近八千家,十年間增長66.2%;實現營業收入3.6萬億元,十年間增長42.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23.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1.3%,占比連續十年穩步提升。“智改數轉網聯”紮實推進,助力製造業發展的現代服務體係不斷健全,2023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4%。

外貿外資快速發展,市場活力持續迸發

1974年起,江蘇建立對外貿易口岸,直接經營對外出口業務,當年實現出口額7689萬美元。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進出口規模自2003年起連續21年位居全國第二。202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7461.3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744倍,年均增長18%。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達2.8萬億元;以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電動載人yabo80 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工業出口新動能,其出口額占全國比重18.4%,居全國第一。2023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253.4億美元,比1985年增長2127倍,年均增長22.3%;占全國比重達15.5%,連續6年保持全國首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全麵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充分釋放市場經濟活力。截至2023年末,全省市場主體總數超過1400萬戶,平均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70戶,每千人擁有企業52戶。最新數據顯示,江蘇已成為全國首個在冊個體工商戶數量突破千萬的省份。民營經濟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012年,江蘇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3.6%,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2018年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5萬億元;2023年達7.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7.9%,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六成。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李晞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