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的翠鳥,藍寶石般的羽毛鮮豔亮麗,每一根絨毛都清晰可見;潔白的蓮花,花瓣如雪,蓮蕊如絲,讓人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淡雅的香氣……也許很多人想不到,眼前這些色彩濃鬱、栩栩如生的作品都是用糖做成的。網友驚呼:這糖畫簡直就像寫實的油畫作品。今年27歲的糖藝師張勃,鑽研這項技藝已有13年,用165℃的糖稀製作出一件件令人叫絕的作品。雖然在網絡分享自己的作品,但他並不追求成為“網紅”,甚至在自己的“黃金係列”作品成為“爆款”後,他將這些視頻從平台撤了下來。張勃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做更精湛的作品,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我願意堅持一輩子。”
糖製翠鳥手工貼上百片糖羽
網友調侃“舍不得下口”
用糖竟然做出了一隻翠鳥,你敢信?27歲的糖藝師張勃做到了。視頻中的這隻翠鳥栩栩如生,身體不同部分的色彩一一呈現,更讓人叫絕的是,其背部特有的亮藍色羽毛就連細細的絨毛都清晰可見。
用糖做的翠鳥
在視頻中,張勃展示了這隻翠鳥的主要製作步驟,可以看到他將事先用糖製作的羽毛一片片貼上同樣用糖製作的鳥身,再用劃線刀刻畫出更加細致的紋路,製作精細程度可見一斑。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這隻糖藝翠鳥貼上的羽毛有上百片,不過這還不是最多的,我之前製作的一隻糖藝孔雀,貼上的羽毛有上千片。”
張勃用糖做的孔雀
13年來,張博創作的糖藝作品有上千件,在短視頻平台展示出的隻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就是這些作品,足以讓人拍案叫絕,從天上飛的翠鳥、鸚鵡,到水中的金魚、螃蟹再到孫悟空等各種神話人物,種類繁多,件件出彩。
對於他的作品,有網友稱讚“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還有人開玩笑道,“這怎麼下口呀?舍不得”“千萬不要掛車,不然我兒子能把我買到破產”……
與現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得到的翻糖作品相比,糖藝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工藝。“兩者同屬於西點裝飾類工藝,但材質和做法不同,相比而言糖藝的難度可能要更高一些。”張勃告訴記者,為了使材料可以塑形,在製作時需要把糖漿加熱到165℃以上,而要想將糖的光澤展現出來,則要加熱到170℃以上,而翻糖的製作可以在常溫下進行。這就給糖藝製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即便現在早已熟練,但他的手仍然會被燙到。
張勃在製作糖藝翠鳥
張勃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因為製作中使用的都是食用色素,因此這些糖藝作品都是可以食用的,隻不過沒人會這麼做。而且現在的工藝已經解決了保存的問題,因此可以將它們罩上玻璃罩長期展示。
坐30小時火車到雲南學藝
雙手經常被燙出水泡
當年,張勃在陝西老家的一家酒店裏第一次見到了糖藝作品,並得知酒店裏有糖藝師這一職位,一下被吸引了。“我下定決心,自己也要做這個,然後就上網去查,了解到雲南有一位水平很高的糖藝師。於是我買了一張火車票,坐了30多個小時火車從陝西到了雲南,開始跟這位師傅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張勃吃了不少苦。製作糖藝作品時隻戴一副很薄的橡膠手套,作用是隔絕手部出的汗,防止糖粘在手上,並沒有隔熱作用。初學糖藝,加熱到165℃以上的糖難免不時碰到手上,那時他的雙手經常被燙出水泡。此外,為了盡快掌握師傅所教的內容,他經常熬夜甚至通宵練習,“因為我明白,即使遇到再好的師傅,自己不努力的話,也是學不出來的。”
張勃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製作一件糖藝作品,首先需要設計造型,手繪樣圖;然後熬糖,根據需要調製成不同的顏色;之後灌模具,或是手動拉糖、吹糖,進行塑形;最後上色及組裝。“每個作品的製作周期不同,一件成品的製作難度有高有低,短的需要幾天,有些作品精細度高的,甚至需要一兩個月。”
張勃表示,塑形的難度最高,也最考驗製作者的專業素質。比如塑造一個人物的眼部,需要了解眼部的肌肉如何分布,這樣製作出的形象才能更接近真實人物。
張勃和他的糖藝作品
不過,即便是他口中相對基礎一些的拉糖和吹糖手法,其實也不簡單。比如在製作一朵花時,花瓣的製作就需要用到拉糖手法,為了讓糖的光澤以最佳狀態呈現出來,每一個花瓣都要用手反複折上幾十次,這個過程中手指需要承受材料上的高溫。
有些作品看似個頭不大,但花的工夫可一點都不少。張勃曾製作過一隻螳螂,大小和真實的螳螂差不多,“實際在做的時候,不論是造型還是用色難度都是相當大的,螳螂的頭部很小,要做得逼真,塑造起來很不容易。”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這隻螳螂兩隻鐮刀狀的足上小小“鋸齒”,也是分別製作好後,用鑷子一個個組裝到相應位置上的。張勃告訴記者,製作這隻小小的螳螂,他花了8天時間。
形成自己的寫實風格
不做網紅,主動停更爆款係列
在塑造一些形象時,張勃也會將自己的情緒融入其中。他製作的孫悟空形象的糖藝作品讓人感受到角色被壓五行山下500年脫困後一怒衝天的姿態。他坦言,自己當時正因為遇到瓶頸而苦惱,因此在這一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希望衝出這一困境的情緒。
張勃用糖做的“悟空”
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到了一定階段難免會遇上瓶頸,在五六年前,他感覺到自己的水平“原地踏步”。為了打破這一瓶頸,他專門學習了色彩構圖、雕塑等。此外,他還特意上網查找資料,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自學手辦製作,甚至通宵練習,他認為這對糖藝的塑形具有可借鑒之處。
張勃的作品十分精妙
經過不懈的努力,張勃終於打破了創作瓶頸,並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糖藝作品造型寫實,色彩濃鬱,且偏愛“中國風”的題材。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是西安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我從小在濃厚的曆史氣息下長大,所以很喜歡古風的元素。”
平時,張勃會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短視頻與大家分享。不過,與很多博主追逐流量不同,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張勃曾製作過一組“黃金係列”糖藝作品,通過加入金粉將糖調成金色,做成金色的玉米、草莓、螃蟹等造型。“這個係列的作品發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在短視頻平台上一個多月積累了六七千萬的閱讀量,粉絲數也迅速增長了10多萬。”但他覺得,這樣的作品雖然吸引眼球,但並不是自己的目標。他對記者說,“如果繼續做這樣的作品,我可能會成為一個網紅,但也可能突然就沒人關注了。我要堅持的,是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我十幾年來一直在追求的是更精湛的藝術表達,我願意為此堅持一輩子。”
如今,張勃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教授糖藝的製作方法,他的學生中有想成為糖藝師的年輕人,也有對這項技藝感興趣的寶媽。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普通人製作糖藝的起點並不高,在家製作的話,隻要準備一台糖藝燈,一隻用於加熱熬糖的電磁爐,再有幾件塑形工具就可以了。
談起未來的打算,張勃說,希望自己能夠創作出更好的糖藝作品,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這項技藝。
紫牛新聞記者|萬承源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您有新聞線索,歡迎點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