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江蘇徐州: “上天入地”75年,更新的城市,更新的生活
2024-09-27 19:09

 本報記者 尹亮

2024年,新中國迎來75周年華誕。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偉大時刻,徐州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也展現出了嶄新的麵貌,無論是城鄉麵貌、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社會生活,還是科技創新、文化傳承、大國重器、交通出行……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江蘇省的重要城市,徐州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成為了一個現代、繁榮、宜居的城市。

圖片

天際線

城市新高度  “上天入地”75年

從摩天大樓到地下空間、從商業到住宅、從平地到綠地、從平房到高層、從積水點治理到老舊小區改造……高度、深度不同的建築節點,構成了徐州“上天入地”75年的縱向剖麵。

1930年,位於大同街的鍾鼓樓以18.8米的高度撐起了當時徐州的城市天際線。這是一座混合結構的五層方塔形建築。由時任銅山縣縣長餘念慈下令建造,是古城徐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據《雲龍區誌》記載,修建此樓本是為了瞭望了解火情,所以又稱“望火樓”。城市每有火警,守樓人則以不同的擊打鍾聲指示火災的方位,以便市民聽到前去救火。

建築是凝固的曆史。18.8米、34米、98米、120米、141米、160米、199.6米、266米……徐州不斷刷新天際線高度,城市的高度見證了徐州經濟的騰飛,也折射出時代之變。這些高樓,組成了徐州城市發展演變的關鍵部分,天際線的變化記錄了徐州的曆史變遷。

伴隨著城市發展,人居高度也在持續刷新。

21世紀更迭之際,徐州迎來了首個高層住宅——狀元樓,隨後高層住宅猶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濱湖花園、民主小區、新生供電小區……一時間,高層住宅成為最時髦的房子。住宅高度不斷刷新,但宜居的需求卻是多元的,高層無與倫比的視野固然吸引人,但洋房、別墅的舒適性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今天的房地產市場,提供了滿足住房需求的多重選擇,高層、小高層、洋房、疊墅、聯排、合院……住宅的高度變化正演變為宜居高度的變化。波瀾壯闊的75年,徐州住房的變化、城市規模的擴大,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心潮澎湃。

人民防空、汙水治理、地鐵工程、公鐵隧道、地下管廊……伴隨著徐州國土空間規劃體係的建立,城市地下空間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75年來,徐州地下空間已經建成地下人防、地下市政設施、地下交通體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等地下空間體係。

圖片

邊際線

城市新寬度 城市生長75年

新中國成立之時,段莊、楊莊、奎山、翟山、殷莊……這些現今耳熟能詳的地方都是城外的村莊;40年前,雲龍萬達那片地方,還是一片農田;30年前,雲龍湖周邊住戶還有自留地耕種……直至改革開放之初,從北向南,到故黃河以南才飄來“城市味道”。

徐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前,徐州城區麵積不足20平方公裏,市區道路僅有28條,總長31.1公裏,且街坊、裏巷多為坎坷不平的泥土路。

在今天,再看這組數據,幾乎所有人都會感到非常震撼,但這就是新中國75年來徐州的真實發展變化。

城市化的步伐,就像旋轉的陀螺,越轉越快。

徐州,城市大踏步向前,市中心繁華依舊,城市的繁華持續向周邊蔓延,塑造了新時代這座城市的迷人風貌。

今天,市中心、城郊、鄉野之間不再有明確的分界線,彼此之間互相嵌套、同生共長,都市化的城市裏,有高樓、有湖泊、有公園、有青山、有綠水……山水相依,城景相融,一幅全域城市化的畫卷,徐徐鋪陳開來。

根據《徐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徐州規劃城市性質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江蘇省域副中心城市”。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980萬,城鎮化率80%。

續寫昨日輝煌,呈現今日高光。75年來,徐州城市拉開了一座現代化新城的龐大輪廓,構建出“山水交融、中部都市、兩翼田園、五點支撐”的美麗徐州國土空間格局。

在未來的規劃中,徐州中心城區持續生長,徐州中心城區將包含賈汪城區、銅山城區、張集鎮、青山泉鎮、柳新鎮和漢王鎮。

1949年,徐州市地區生產總值隻有1.73億元,繼1990年、2004年分別突破百億元、千億元後,今天徐州正在向萬億城市目標邁進,國民經濟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

圖片

交通線

城市新速度 南來北往75年

一直以來,徐州都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重要城市,75年來,徐州的公路、鐵路、航空、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鄉村道路、城際公路……編織了一張四通八達的立體空間交通網絡,承接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為徐州帶來了肉眼可見的高速發展。

不靠海的徐州通江達海,走出一條溝通內外、交流豐富的發展道路。鐵道上,中歐國際班列跨越山海;碧波中,滿載貨物的巨輪出海遠航;向雲端,貨運航線持續繁忙;天上地下水中,冷鏈物流輸送貨物向遠方……在徐州這座城市,海陸空齊頭並進,多種交通方式同步發展,將徐州與世界聯係得愈發緊密。

天地交、萬物通。空中、高架、地麵、地下……密織的立體交通網絡為徐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持。從無到有,從普通公路到高架快速路,路網不斷延伸,徐州這座城市,正在不斷“長大”,高架架起城市快速網絡,立體交通體係勾勒出城市發展大格局。

步行、自行車、摩托車、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地鐵……今天徐州人有了更豐富的交通選擇。

2019年,徐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徐州正式邁入了地鐵時代,為市民生活注入了全新活力。75年歲月崢嶸,滄桑巨變,從依靠人力、畜力出行,到公共交通的完善,從地麵交通到地下地上立體交通網絡,徐州一直在為便民出行和交通疏堵持續賦能,引領城市空間和發展能級不斷拓展。

伴隨著津浦鐵路、隴海鐵路的修建,徐州成為百年鐵路樞紐。2011年,京滬高鐵建成通車,徐州進入了高鐵時代。隨後,連徐高鐵、徐蘭高鐵、徐鹽高鐵……僅僅十多年的時間,徐州成為全國性高鐵樞紐。未來,徐州將繼續在中國鐵路的發展曆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邁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圖片

屋簷下

城市新溫度 幸福宜居75年

75年來,徐州的宜居環境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從住宅本身到商業、交通、教育、醫療……各種配套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平房、筒子樓、多層、高層、洋房、別墅……從“蝸居”到“宜居”,從“有得住”到“住得好”,75年櫛風沐雨,75年春華秋實,75年來,徐州人居環境不斷在改變。

站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時間節點上,回望75年老百姓住房情況的改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千年夢想得以實現。

上世紀80年代,王場新村和湖濱新村先後建成,王場新村總建築麵積99000平方米、2337戶“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而湖濱新村規模則更大,達到了4471戶;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徐州西苑、東苑片區的建成,更大規模的保障安置房讓徐州百姓生活又煥新,建設了多個小區,民安園、民樂園、民健園、民康園、民富園、民祥園、民怡園……

如今,這些新村、小區都成為了徐州北區、西區、東區的重要地標,不僅交通、學校、生活各項配置一應俱全,現代生活感滿滿,而且存留了太多關於老徐州的記憶和鄰裏之間的人情味。

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組織,徐州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堅持黨建引領,重點關注“一老一小”群體,不斷創新舉措、破解難題,讓服務“老小困”的觸角,更加精準地延伸到“最後一米”,持續擦亮民生工作“溫暖底色”,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近年來,徐州牢牢抓住“安居”這個人民群眾幸福的基點,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紮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一體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人民群眾在城市的生活將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幸福新生活“改”出來。我市通過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圍繞群眾最關注的需求、最吐槽的難點,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重點突破,不做“表麵功夫”,真正做到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藝君花園、西苑人家、建國小區、萬龍公寓……一個又一個老舊小區改造成“人民滿意的樣子”。

海綿城市、雨汙分流、積水點治理、加裝電梯……徐州的人居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居住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今天的徐州更加幸福、宜居。

圖片

風景線

城市新靚度 詩意風華75年

徐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曆經戰火洗禮,在史籍中,徐州總是和戰爭聯係在一起,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中國的陽光下涅槃重生。一城青山半城湖,已經成為今天徐州的真實寫照,留下了一座美麗徐州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截至2024年4月,徐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1.58%,共完成造林綠化麵積52萬畝,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4個。徐州還曾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榮譽稱號。

環城72座山峰,9條河流,7個湖泊,徐州是北方少有的山水城市,其中的雲龍山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山。位於徐州中軸線南端的雲龍山與山下的雲龍湖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曆代文人墨客在此歌詠抒懷,“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一色杏花三十裏,新郎君去馬如飛。”大文豪蘇軾寄情雲龍山水的詩句傳誦至今。

作為曆史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老街上承曆史名城、下接曆史建築,倒馬井、回龍窩、戶部山、文廟……一條條曆史文化街區,實現了古老與現代和諧、完美的交融。一口井、一塊磚、一片瓦、一段牆……都得到了精心守護。古樸建築與現代景觀相得益彰,古老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麵麵。文創小店、特色咖啡館、古雅的民宿等散落在曆史文化街區中,讓人們在感受現代便利的同時,也能沉浸於曆史的氛圍之中。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從徐州登上曆史舞台,建立大漢王朝,開啟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強盛時代。在兩漢長達四百餘年的歲月裏,先後有二十餘位諸侯王分封於此地,留下了厚重的曆史印記。作為兩漢時期楚國、彭城國和下邳國所在地,徐州坐擁豐富的漢文化資源,“兩漢文化看徐州”已然是普遍共識。培育“國潮漢風”品牌,使之成為文旅融合發展新名片,國潮漢風正在引領徐州文化新潮流。

黃樓、文廟、大同街、城下城遺址博物館、快哉亭、回龍窩、戲馬台、戶部山、徐州博物館、雲東印巷、雲龍山、雲龍湖、雲龍公園……在徐州,既能感受曆史的沉澱,又能領略山水的魅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